2013年,中国大妈的购金壮举轰动全球,甚至连华尔街金融大鳄都知道了“DAMA”这个词。然而中国大陆黄金珠宝销售中的乱象也不可小觑。

浙江省工商局近日通报了近期对黄金珠宝玉石商品的抽查结果。23家实物黄金珠宝经销单位,92批次商品,不合格达48批次,合格率仅47.83%。不合格的品牌涉及中国黄金、卡地亚、周六福、明希等品牌。

即使是国际大都市上海,相似的问题也难以避免。上海黄金珠宝行业大多数为中小型生产企业及销售服务型企业,90%以上属于民营,而且各专业店产品和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大卖场的金店问题较多。

也因此,国内首个地方黄金珠宝经营标准顺势出台,《黄金珠宝饰品零售店经营服务规范》7月起实施。

不过,上述标准并不是强制性要求,要推广到所有经营单位还需假以时日。

其实,稍早前还有另一则新闻与金银交易相关,大致事由是数名投资者因参与某贵金属交易平台引致亏损,而在该企业办公地拉横幅寻求维权。

虽然政策法规的缺失或漏洞是上述事项产生的主因,但笔者还是建议投资者和消费者与其在权益被侵害后“求保护”,不如在购买和投资前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从实物买卖来说,消费者可仔细查验产品标识,包括饰品标识是否齐全、标注内容是否规范。如铂金戒指的购买,不少违规商家只标注了“Pt”,而实际上,正规的写法是“铂Pt”。

另外在购买后一定要向商家索要全部用中文书写的发票,这是在维权时最为关键的证据。如有可能,尽量要求商家将首饰标识上注明的内容都写上去。特别要让商家注明饰品名、珠宝玉石材料名、质量、等级等。如果证实购买了假冒劣质商品,消费者只要有相关凭证,就可以向工商维权系统或质检部门进行申诉。

当然,也可以借助交易所,目前国内仅上期所和上金所可设立黄金交易平台,交易所会定期开讲。例如,上金所近日启动的“黄金大讲堂”。

作者系早报记者

13872194@qq.com

录入编辑:王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