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李燕 何颖晗 胡宝秀

实习生 刘剑

尽管眼下上海儿童剧市场大体不错,但剧目质量参差不齐,在家长对剧团制作水准发出质疑声时,剧团也各自有难言之隐。

网络团购产生巨大影响

上海樟树艺术剧团团长及国家二级演员茅伟荣介绍称,20世纪90年代,儿童剧演出皆为政府行为,教委、文化局发文让学生在固定时间到固定地点看固定剧目。作为国家单位的几家儿童剧团是“优越”的,既可享受政府补贴,而且每年完成既定场次演出便不用担心收益。

2008年左右,市政府出台新规定,学校不能乱收费,定制演出的好景不再。此后国营剧团逐渐萧条,儿童剧市场一片混乱。茅伟荣回忆,原本衣食无忧的工作人员一下子补贴少了,演出少了,“当时的情况极其严峻,一方面儿童剧市场并没有形成,另一方面也很少有人提出儿童剧的文化市场与文化消费观念。原来的老模式瞬间不复存在,自己随后成立了樟树艺术剧团,起初几乎没有项目可做。”

为了开辟市场,茅伟荣跟剧团工作人员在儿童剧的内容和形式上也做了诸多尝试,比如简化内容,增加各种形式的互动和游戏环节。票价从30元到120元再到30元,经历了反复探索的过程,最终确立大众票价为60元。

同样科班出身、有着8年儿童剧从业经验的陈光(化名)感慨,上海的儿童剧市场似乎再次陷入混乱,究其原因无非有二:一是在国营与民营剧团的基础上,又有其他多个行业或公司跟风挤进儿童剧市场,但其作品大都不专业,且版权意识薄弱。二是网络团购的兴起,对儿童剧的票价冲击严重。“像《马兰花》等经典的儿童剧目本来票价为120元,但是在团购过程中,原价120元的票被压到30元,而一些次等的剧团也乘机浑水摸鱼,跟风低价售票。家长一般并不会仔细甄选儿童剧剧目,这就导致市场上看似同样的价格,但剧目质量参差不齐。”

成立于1947年的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下称中国儿艺)由宋庆龄女士亲手创办,长久以来,剧院创作出《马兰花》等近300个题材各异的优秀剧目,并多次获得国家级大奖。6月20日,中国儿艺副院长赵金元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儿童剧行业一直缺乏行业标准,准入门槛较低,近些年上海市场不断涌现出各式各样的剧团。由于儿童教育特定的敏感性,以及商业惯性远比其他同类型行业(如游戏)差,儿童剧行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都处于边缘化状态,目前处于逐渐被认可的阶段,但还未真正成为主流行业。

政府扶持力度要加大

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的儿童剧市场中,民营剧团间的厮杀显得更为激烈。

有着8年从业经验的陈光说,在鱼龙混杂的市场里,真正怀揣着艺术追求想做好儿童剧的剧团,眼下状态是“首尾遇堵”。首先,国营剧团拥有基金会拨款,资源广泛,剧目质量也非常专业。其次,觊觎儿童市场利益,跟风的剧团大都非专业,公司主营业务也并不在儿童剧,每当需要演出时再临时编剧临时找演员。曾有演员向他透露,在参加某公司组织的演出时连排练都没有,就直接上台演出。这些情况在专业的民营剧团里是难以想象的,但这样的演出却挤占了大部分市场,“我们夹在中间最痛苦”。

上海小韦伯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是目前专做儿童剧的民营剧团之一,其负责人申俊磬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据他介绍,目前,公司剧目大致分为三类:30%为经典剧目,此类剧目多为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剧团票房的基本保证。30%为原创剧目,通过走访和调研幼儿园、小学等,根据孩子的喜好创作而成。最后一类为与梦想相关的主题系列。

申俊磬表示,10年前创办小韦伯儿童音乐剧团时,政府相关部门对于民营剧团的扶持力度还非常微弱,但最近5年,他明显感觉这个力度一年比一年大。

2009年,文化部下发了《文化部关于促进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设立民营文艺表演团体专项扶持资金。2011年10月,上海市委宣传部和上海市文广局率先在国内设立了专门的民营院团发展专项扶持资金,扶持资金除了使民营院团“零场租”进驻上海市中心剧场,还资助民营剧团购买、打磨剧本,为民营剧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扶持机制。这一扶持资金被上海的80家民营剧团视作扶持剧团发展的专属“种子基金”。

设立第一年,“种子基金”为18家民营院团的30余个项目近200场演出免费提供了演出场地,而获得免费场地资助的项目涵盖了音乐、舞蹈、戏曲、话剧、儿童剧、魔术杂技等多个门类。

2013年,500万元的上海民营文艺表演团体发展扶持资金补贴了17个民营团体的场租、5个院团参加境内外知名演出交易会、6个剧目的创作孵化、4个项目的培训、14个院团参与首届上海市民文化节等。

虽然政府针对的扶持基金并不针对儿童剧而是面向民营团体,但是对于专门制作儿童剧的小韦伯音乐剧团来讲,两者无疑是统一的。基于这样的形势,小韦伯剧团制作的《小蝌蚪找妈妈》、《超级斑点狗》以及《你好小王子》三部剧通过评审,先后拿到了一定的扶持资金。此外,一向严格的文化基金会对民营剧团申报评审的项目也逐渐开始倾斜,会留意一些优秀的民营剧团作品,“以前有部作品我申报时跑了4年才成功”。

同时申俊磬坦言,政府在民营剧团创作主流项目时的扶持力度还应加大。民营剧团始终无法和国营剧团相提并论,无论是剧作质量还是艺术价值,资金力量是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由于来自“民间”,起初剧团成立时做的都是接地气的东西,在有了基础之后才敢接触“高大上”的主流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