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集集团(000039.SZ)总裁麦伯良在公司2013年度股东大会上表示,中集的业绩目标是2017年达到1500亿元。而公司2013年实现营收578.74亿元,这意味着公司四年业绩有望翻三倍

今年八大业务板块无一亏损,物流明年超百亿

中集集团总裁麦伯良表示,预计今年八大业务板块无一亏损,集装箱、车辆、能化装备和海工营业收入过百亿。海工目前已经实现扭亏,物流装备服务今年有望实现20%的增长,明年营收过百亿。

集装箱板块相对去年有明显好转,预计未来该业务增速将放缓,但仍会有所增长,主要增长点来自模块化建筑及冷链。麦伯良表示:“今年一季度集装箱业绩让大家失望了,二季度会让大家开心的。”

麦伯良还表示,深圳大运会期间,相邻工厂必须停产,而中集经检查后仍可正常生产,说明集装箱梦工厂环保达到很高水平。

2014年一季度,公司集装箱业务收入同比降29.0%,其中干箱销量同比降35.4%,主要原因是去年客户淡季下单导致基数较高、今年有1 个月左右停产等。此外,冷藏箱销量同比增49.8%,显示复苏趋势,特种箱销量大体持平。

麦伯良表示:“海工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这事已基本干成了,虽离世界先进水平还有很大差距,但公司有决心赶上去。”

目前公司海工手持订单约50亿美元,在谈项目70-80亿美元,预计今年下半年将增加1-2个世界一流客户的订单。海工目前已累计投入7亿美元,后期再投入2亿美元,布局就基本完成,3-5年后预期可实现年销售50亿美元。

2014年一季度,公司海工实现收入11.1 亿元,增长明显,但利润率较高的自升式平台主要安排在二、三季度交付,届时业绩增长将明显。

麦伯良表示,车辆板块二季度会有明显增长,但欧洲项目仍不理想,目前正在设法调整;能化板块发展较快,未来几年预计都可维持双位数增长。

2014年一季度,公司车辆业务销量同比增19.5%,收入同比增16.6%;能化食品装备收入增12.3%。

空港设备方面,中集的目标是实现机场设备、车辆等全覆盖,销售收入达到50亿元。此外,新收购的德国消防车公司今年将扭亏,目前中国机场消防车100%进口,市场空间很大。

物流装备服务方面,麦伯良表示,该业务这两年发展较快,公司将大力发展能体现中集特点的物流服务,如港口物流、汽车物流等。加上物流装备服务,明年公司过百亿的业务板块将达到5个。

前海土地开发方案已上交,将再造1-2个中集

大智慧通讯社从中集集团获悉,公司前海海洋金融与高端服务业方案日前已上交,公司前海52.42万平方米土地开发方案基本敲定。

麦伯良表示,中集前海海洋金融与高端服务业示范区将由4家企业合作开发,公司前海土地将顺带得以解决,该地块商业价值在700-800亿元,这意味着将再造1-2个中集,“公司的底线就是政府和企业各一半,且不会等太久。”

麦伯良表示,前海计划发展海洋金融和高端服务综合示范区,将由深圳、香港、一家金融机构和中集四方合作开发。目前,开发方案已上报并正在做落地方案。

麦伯良表示:“我已与香港特首接触过,许勤市长近期也会来中集调研,不会让大家等太久的。”

公司内部人士对大智慧通讯社表示,公司在前海的地块位于第9和第10两个单元,位置处于前海较为中心的综合发展区,总面积52.4万平方米。公司2007年就拿到了前海土地证,当时是想做成物流园区,后因金融危机搁浅。直到2013年年中,公司与政府才各自成立工作小组,商讨前海土地的开发问题。

除前海外,公司太子湾土地问题已谈好,静待开发;深圳坪山产能搬到东莞后,仍由中集开发,目前初步计划打造成生命健康城;青岛地块拟转让70%股权与地产公司合作开发,扬州、宝山等地产项目目前进展顺利。

有分析指出,公司土地价值正逐步开始显现,公司在深圳前海、深圳东部、东莞、上海、青岛等地地块均有潜在搬迁或开发的可能性,对公司盈利或市值的贡献有望在未来2-3年中逐步显现。

增发计划预计本月内完成,中集金融发展迅猛

目前,公司增发方案已上报,香港证监会基本无异议,增发计划7月份可完成。中集金融将是未来发展较快的产业,目前执行项目的潜在收益近20亿元,将在未来逐步体现。

麦伯良表示,中集正朝着“制造+服务+金融”一体化发展,但制造是中集的基础,仍要大力发展和提升。

公司的金融业务主要包括中集租赁、中集财务公司。该业务2013年实现营收8.77亿元,净利润4.31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4.56%、16.40%。

具体来看,近五年来,中集租赁新业务量五年复合增长率达63.3%,净利润五年复合增长率达76.3%。

公司表示,中集财务公司作为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者”,加强对集团资金池的集中管理和有效运作,降低和控制了集团货币资金总量和资产负债水平,降低了集团的财务成本、融资成本和交易成本。

2013年,中集财务公司取得新的突破,开展了供应链金融、代客结售汇、跨境人民币结算、代理保函等新业务,开发获取了电子商业汇票、同业拆借、再贴现等新的金融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