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巍娜   北京大医院里的小医师

每次到协和医院,带我参观的协和朋友都会不无自豪地提到协和里的老病历。老病历可是和老专家、图书馆并称的协和三宝之一。看到这些百年前的历史病历,我真真切切地体会到协和严谨优秀的传统,病历全英文书写,通过这些或隽秀或硬朗的西文字母,当年协和诊断出的一些疑难及罕见病例历历在目,其医疗水平在当时医学界的地位可见一斑。其中不乏一些名人如梁启超、张学良、蒋介石、宋美玲等人的病案。这些当年仅作记录用途的病历,如今让时间赋予了更多的历史价值。

病历是记录病人诊疗经过的文档,在医生做决定和判断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医学院中的学习,到了写病历的阶段,才算得上是真正的入门。除此之外,病历也是重要的法律文件。它对于临床研究也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当医生在故纸堆里翻找一份陈年病历时,当搜索和整理纸质病历占去临床研究的绝大多数时间时,当病人带着厚厚的病历辗转几家医院时,电子化病历取代纸质手写病历,就成为一个迫切的需求。

手写病历已是上世纪、甚至上上个世纪的遗物。随着电脑和各种办公系统进驻办公室,白领们目前已经基本达到了“无纸化办公”的水平。医生的“无纸化办公”也正千呼万唤始出来。不少医院耗巨资更换了电子病历系统,以期电子系统能够帮助减少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所带来的医疗差错,接入了影像和化验系统更可以即时将检查结果返回,更方便医生诊疗,同时电子化的医疗数据更是医学研究的一大利器。

在多数三级医院中,尽管目前已经少见那种纯手写的字迹飞扬的处方及病历,但医生的日常诊疗工作也远远未达到完全“无纸化”的程度。多数时候,是由医生将病历内容输入电脑系统,再打印出纸质版本的签字。新的电子病历系统所带来的便利与它的缺点同样突出,尤其是在门诊,有些病人会抱怨,门诊总共看诊时间不过5分钟,大部分时间都是医生对着电脑在打字,真正交流的时间少之又少。由电子病历带来的困扰其实是双向的:医生也在抱怨自从医院用上了电子病历后,自己的工作量更大了,因为要花时间输入,还不如原来手写快捷便利,有些年逾七八十的老专家甚至要重新学输入法。其实,电子病历录入的问题在全世界都是普遍的,美国医院内应运而生了一种新的职业:病历录入员。在中国,如果医生坐门诊时没有研究生、进修医师帮忙,病历录入的事情还只能靠自己,来不及的时候还得先写在纸上再誊进系统。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子病历是否能够减少医疗差错,是需要打问号的。

电子病历带给医生的变化可谓喜忧参半。除了天生的问题外,一个系统的易用性实际上跟系统本身的设计有着很大的关系,期待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病历能够真正成为医生诊疗的得力助手和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