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早报记者专访了市委党校教授毛军权,谈谈他如何看待上海年轻干部下基层。

正确看基层任职和提拔

东方早报:这次的年轻干部下基层您觉得与往年有什么不同之处?

毛军权:首先,这次更多体现了组织层面的系统设计和整体推进,而且以任职为主方式;第二点是年轻干部积极地主动要求下基层,很是踊跃;第三点是,年轻干部下基层,更带有一种责任感和自豪感,这个是以往不多见的。以往下基层往往是组织的个别化安排,以挂职为主要方式,这次年轻干部下基层任职则呈现出一种整体推进的态势。

东方早报:这次下基层“挂职”变为“任职”,这对今后干部提拔有何影响?

毛军权:我们要正确看待年轻干部下基层任职和今后提拔的关系,下基层是组织对年轻干部群体培养锻炼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坚持把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服务群众的前沿作为培养和锻炼年轻干部的主阵地。“挂职”变为“任职”,要求更高,要求干部更贴近基层,真正地沉下去,心无旁骛,扑下身子干事业,下基层任职不是一定要给你提拔,而是给你更实在的锻炼和成长的机会。这个导向性比以前更加明确。当然,提任处级领导职务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这是硬杠杠。同时,《意见》也有不少支持性的政策。新的政策不给提拔的承诺,但是有导向的,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经历,特别是有基层领导经历的优秀年轻干部。这次以市委的文件明确地确定下来,还是第一次,导向非常清晰,态度之鲜明、提法之明确前所未有,对干部有正向的激励,也有反向的约束,体现了市委坚持培养与使用相结合、管理与使用相结合,把从严要求贯穿年轻干部队伍建设全过程。要强调的是,年轻干部个人心态要调整好,不能一味盯着提拔,要着眼于砥砺品质、提高本领、服务基层,尤其是要培养自己对群众的感情。如果冲着提拔去,为了完善经历或积累资历而下基层,那方向就错了,为提拔而去基层,组织上肯定是不欢迎的。年轻干部要有到基层去发展,到基层去建功立业,长期扎根基层一线的远大志向。

两年不是太长而是短了

东方早报:这次下基层年轻干部居多,这对年轻干部的成长是否有帮助?

毛军权:下基层,对年轻干部的个人职业发展是会很有帮助,能够帮助他们尽快成长成熟,对他们全面的发展很有好处,这毫无疑问,对我们的工作推进和事业发展也是很有帮助的。可以说,年轻干部到不到基层锻炼大不一样,接不接地气大不一样,干部的成长在基层。当然,也要防止“镀金式”、“呵护式”、“作秀式”下基层,这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很大的。

东方早报:有些人认为基层的事情大多是鸡毛蒜皮,和重要部门的重要工作并不是很关联,您怎么看?

毛军权:如果长期在机关,空对空关门制定政策文件,这个政策文件的执行力、可操作性怎么保证?干部下基层,一方面有利于政策文件更符合实际,更具有可操作性,另外一方面就是要促使干部认识到政策文件关键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要对照一线,指导一线,推动一线。下基层不仅培养干部,也使政策制定更加切合实际,更加符合基层的实际情况。所以说,年轻干部下基层不仅是我们培养锻炼干部的需要,往往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我们政策制定的科学性、可操作性和可延展性。也能改变年轻干部的思维模式,让他们在基层实践中得以提高,毕竟很多高大上的东西也是要依靠在很细节的工作中来实现。总的来说,从上至下到基层锻炼后,对培养机关年轻干部的实际工作能力,及对基层群众的情感等都是毫无疑问有好处的。

东方早报:两年是不是有点长?

毛军权:我觉得两年时间不是长了,而是短了,你要了解基层,熟悉基层,而且要有效推动基层的工作,两年时间是最起码的,也是最低的标准,其实还可以更长一些的。

基层培养干部要持之以恒

东方早报:您对下基层有何建议?

毛军权:在基层一线培养年轻干部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要把这项工作做实做细,坚持问题导向常抓常新,使之常态化。要积极创造有利于干部成长成才和发挥作用的氛围条件,从体制机制上持续完善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另一方面,长期在基层工作的干部有一线实践的优势,但也有宏观思维和全局视野提升的需求,他们也希望了解市级机关的工作模式和运行方式,了解基层工作怎么与市级机关对接,所以,应该进一步加大基层干部到市级机关交流任职的力度,使更多的基层干部也得到全方位锻炼和更快成长的机会。

东方早报:有人说从国际上看,一些发达国家公务员在一个部门、岗位时间比较固定,不太流动,您怎么看?

毛军权:要全面看这个问题,比如说新加坡等发达国家,很多公务员晚上和周末等业余时间,都在基层社区服务,那里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他们中的不少人通过参加社会组织义工活动了解基层社区居民的需求,我们现在公务员进社区服务的覆盖面和实效性方面相对来讲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更多地通过组织渠道,计划更多一点。每个地方的实际情况可能不一样,但都对基层工作很重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不与老百姓多接触,和他们是有心理距离的,肯定触摸不到他们的酸甜苦辣,老百姓肯定不欢迎,工作效果打折扣也是必然的。

录入编辑:周子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