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信托业协会周二首次发布信托业年度发展报告。报告指出,2013年信托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风险防控和转型发展问题。

伴随着近年来信托业的快速发展,信托业的风险也在积聚和逐步显现。2013年以来,信托业暴露出的风险事件,引起了社会各界对信托业风险状况的关注和担忧,信托监管与信托业界更是将严防信托风险底线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信托业协会专职副会长王丽娟指出,总的来看,信托行业风险可控,但风险防控压力增大。一是实体经济风险向信托传递,部分前些年大规模扩张的行业面临深度调整,个别产业风险显著上升,影响信托项目兑付。二是部分交易对手财务困难,特别是中小企业经营压力大,资金周转困难,可能难以按时偿还信托贷款。三是部分金融机构履职尽责不到位,未能发现交易对手涉及民间借贷、未及时发现交易对手违规担保或项目实际控制人挪用信托资金等问题。

针对信托业存在的风险,无论是信托公司还是监管部门都采取了一系列防范处理措施。

信托公司自身采取的措施:一是加大了存量项目风险监测和处置力度,在项目出现风险之后,切实履行受托人责任,综合运用流动性支持、资产管理公司收购、并购重组等多种手段,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二是新增项目严控风险,融资类集合信托项目的准入门槛明显提高,行业选择更加谨慎;三是汲取教训,尽职管理意识和能力有所提高,项目实施前的尽职调查和论证更加全面,项目运行期间的管理更加严谨。

监管部门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一是逐级逐笔明确风险防控责任,稳妥处置风险事件。要求信托公司对未来到期的所有项目建立台账,实时监测项目风险,逐笔明确责任人,并制定风险化解预案。二是紧盯风险变化,严控重点领域,对房地产、融资平台、矿产等风险隐患进行重点监测。三是加强风险项目问责。2013年以来,银监会对5家信托公司的23笔风险项目启动问责程序,对相关责任人员和业务团队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罚和展业限制等处罚措施。四是加强潜在风险防控。要求信托公司所有信托产品在入市前逐笔向监管部门报告,及时叫停存在风险隐患的信托产品。

王丽娟认为,长期以来信托业实行信托赔偿准备金制度和净资本约束制度,信托行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不断增强。截至2013年底,全行业计提的信托赔偿准备金已达90.60亿元,实收资本总额为1116.55亿元,净资产为2555.18亿元,具有一定的单体或项目风险抵御能力。同时,信托业的行业稳定机制建设也正在积极推进。

2013年以来,信托业的经营环境正在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化。原有增长方式将面临来自经济环境、金融环境以及市场变化的诸多挑战。毋容置疑,2013年信托业开始显现的增速放缓的趋势,根本原因是支撑信托业过去快速发展的主流业务模式,即发挥私募投行业务功能的融资信托业务模式基础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信托业迫切需要加快转型创新。

2013年,在市场需求的牵引力、监管机构指导“回归本源”的推动力和公司自身升级的内驱力等三种力量的联合驱动下,信托业已开始进行转型的积极探索。在优化私募投行业务模式、探索资产管理和财富管理的业务转型方面开始进行有益尝试。在资产管理业务领域,不断推出具有组合管理性质的基金化投资信托产品。如推出TOT、TOF、FOF等,在财富管理业务领域,不断延伸和深度挖掘信托制度本身具有的灵活服务功能,推出了资产证券化信托、企业年金信托、土地流转信托、消费服务信托、公益信托、私人财富管理信托、家族信托等一系列全新功能的信托产品和信托服务。

展望未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信托业需要加快探索新的业务模式。应从融资方的融资需求切换到投资方的投资需求上来,更多地立足于委托端客户的理财需求开发、设计相适应的信托产品。信托行业的转型之路必将充满新的挑战,需要重新建构业务模式,打造新的业务能力,并进行相应的组织变革。同时,信托业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组织体系、控制体系、流程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初步锻造了从融资到投资到服务的风险管理能力、投资管理能力和客户服务能力,积累了包括投资端客户、交易端客户和合作端客户在内的庞大客户群体,打造了一支近2万人的行业从业队伍,为信托行业的转型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