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今日发布的6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速大幅超市场普遍预期,而当月新增贷款也超预期,联讯证券宏观及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杨为敩指出,基础货币投放增加以及基数效应成为推升M2的主要因素。

杨为敩指出,新增贷款大幅超预期,表明非标入表带来的表内贷款结构性上升趋势很快接近尾声,但存贷比调整对表内贷款的刺激作用会更加明显。未来,货币政策可能会缓慢收缩,相对略微偏紧。

中国人民银行周二公布数据显示,6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08万亿元,高于此前市场普遍预期的9,150亿元左右水平;当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同比增长14.7%,亦明显高于市场普遍预期的13.5%水平。

央行数据并显示,中国6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77.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0%;2014年6月社会融资规模为1.97万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同期多9,370亿;6月末外汇储备余额则为3.99万亿美元。

“从基数效应来看,其对M1\M2数据呈现出明显的正面作用,然而,数据的环比亦出现了超预期的加快,我们认为这是资金供给超预期的根本原因。”杨为敩称。

他并解释称,如果从货币派生的角度,我们看到近期货币政策明显放松,但结合利率的纵向比较来看,近期资金面出现了主导因素从结构性因素到总量因素的显著挪移,而这个挪移造成货币供给数据以及流动性数据的轮动错位。我们知道,在历史上货币供给和派生对流动性的传导约为2个季度,然而这一传导时滞主要在于派生周期。从近期来看,传统口径的高能货币变化并不显著,其不能支持货币供给的见底回升趋势,即使高频来看,近期的货币政策有所放松,其亦难以在短期内对货币供给产生影响。在非标入表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影响可以忽略的假设下,我们认为央行的再贷款可能补给了一部分高能货币,我们看到,其资产负债表中,其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在上半年增速上升了38个百分点,并且在上半年逆回购缺失的判断下,这个补给的力度比较大,甚至超比例支撑了流动性。

杨为敩指出,后期来看,传统口径的货币对资金供给的支撑力度仍旧呈现边际性下降的态势,这会使得资金供给数据受到较为严重的掣肘。而另外一个重要事实是,贷存比的重新计算可能将使得银行重新进入一个加杠杆阶段,那么利率上升可能会伴随着银行间资金比例的放大,用货币乘数量度的话,其乘数或将继续上升,从而对冲央行端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资金来源的两端来看,得出资金供给将见底回升的结论为时尚早,我们认为下半年M1\M2将处于均衡状态,数据主要随基数摆动的可能性较大,但受银行杠杆变化的影响,利率中枢或将继续上移。

“从社会融资总额的角度来看,贷款的超预期增长带动其累计增速由负转正,显示在融资环境正在好转,并可能会带动内需进一步企稳。”杨为敩称,“而下半年的融资环境可能会边际性恶化,由于利率中枢上移,将使得货币政策可能会由价补量,即使这样,低利率的融资环境亦很难再回来,我们认为融资数据的增速上升的斜率或将于下半年明显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