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市 星子县 南昌市 长 阳 湖 九江市 鄱 江

早报见习记者 郦晓君

延宕多时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欲再闯关,却遭国际环保组织反对。

7月23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在其官网发布消息称,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即将进入关键的立项审批阶段,WWF表达了对该项目的担忧和反对立场,并建议暂缓。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副主任廖金源对早报记者表示,消息属实,但不方便透露更多情况。

2011年汛期,中国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因干旱湖水面积较往年同期骤减一半以上。在这背景下,时任江西山江湖开发治理委员会办公室主任王晓鸿表示:“三峡工程从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江湖格局 。”而为抵消这种改变,江西准备在湖口建起2800米长的大坝,把湖水拦在自己的地盘里。

早报2011年5月31日推出的《三峡再调查》曾披露,2008年12月,江西省成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领导小组。该枢纽的原方案是:在距长江27公里处的鄱阳湖北端,修筑一座长约2.8公里的混凝土大坝,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与科学学院教授李建华当年接受早报采访时表示,江西的做法同样是违背自然规律,人为干预水系生态的做法,是在用“三峡的手段”试图抵消三峡对鄱阳湖造成的负面影响。

8月底或启动立项审批

本月23日15时,WWF在其官方网站上发布消息称,拟建中的“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已报送国家发改委并即将进入立项审批阶段。

WWF阐明了对此项目的机构立场,WWF认为,在对鄱阳湖的生态功能进行科学研究及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得到充分论证之前,应暂缓枢纽工程的建设,并将无坝方案作为维持鄱阳湖生态系统健康的最优方案。

23日晚间,WWF中国对外联络部高级官员徐超告诉早报记者,该项目的最新消息来自权威渠道。

昨日上午,江西省水利厅办公室副主任廖金源对早报记者表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项目确实已报送给国家发改委,具体情况目前不方便透露。

WWF长沙办公室主任蒋勇向早报记者透露,该项目可能会在2014年8月底进入立项审批阶段,一旦国家同意立项,将会公布工程的初步建设方案,由于此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态安全评估已获环保部通过,因此该项目通过环评可能性很大。

据蒋勇介绍,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方案江西早已有之,几代人为之锲而不舍。从最早的“建坝发电”控湖工程,到现在“调枯不调洪、建闸不建坝、拦水不蓄水”的方案,其间已进行多次修改和调整,江西政府部门在这项工程上投入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蒋勇认为,尽管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居民取水、通航等问题,却可能对鄱阳湖流域乃至长江中下游生态系统及其核心生态服务功能带来较大影响。

WWF提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还被期望能够解决湖区缺水、渔获量减少等问题,但目前对相关问题还缺乏研究,枢纽工程并不是答案。

鄱阳湖是中国最大的淡水湖,也是长江中下游仅有的两个大型通江湖泊之一,该湖的生态湿地于1992年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中国加入“世界生命湖泊网”的唯一代表。

鄱阳湖不仅为江西省当地的生态系统以及候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生态服务功能,而且对于长江中下游包括河口区生态功能的维护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极危物种白鹤和濒危物种东方白鹳主要在鄱阳湖过冬,这使得鄱阳湖成为重要的候鸟栖息地;同时,鄱阳湖发现的鱼类种类约占长江的三分之一,是淡水鱼类的重要基因库;此外,鄱阳湖还是长江中唯一尚存的淡水鲸类哺乳动物——长江江豚的重要栖息地,现有淡水江豚野外种群的近一半生活在鄱阳湖。

鄱阳湖工程争议多年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该不该建已争议多年。该项目最早作为“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圈”的一部分于2008年公布。

据《南方人物周刊》报道,2008年,全国两会期间,江西时任省委书记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主持召开新闻发布会向中外记者宣布,建设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立足生态,着眼经济,致力于把环鄱阳湖地区建设为全省生态文明的示范区,成为新型产业的集聚区、改革开放的前沿区、城乡协调的先行区和江西崛起的带动区。

这份重要纲领的最初灵感,来源于上述官员妻子用鄱阳湖的水亲自下厨。在此次两会江西代表团的一次小组审议会上,该官员亲口透露了这桩事。他说,“我爱人在做饭的时候就说南昌的水最好喝,这不是偏信老婆的话,据我的观察,我爱人用同样的大米在吉林、青海、甘肃、北京做的饭都不如在南昌的好吃。”

2009年初,《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申报国家战略。同年12月,该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复。不过,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没有像江西预想的那样,作为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获得批复,国务院要求“该工程单独论证”。

此后,江西省专门设立了鄱阳湖水利枢纽建设办公室,主要负责工程的课题研究、方案规划、资料采集等一系列工作。

根据原规划,在距长江27公里处的鄱阳湖北端,江西方面将修筑一座长约2.8公里的混凝土大坝。江西希望,通过大坝“提高鄱阳湖枯水季节水环境容量,达到供水(灌溉)、保护水生态环境、保护湿地、消灭钉螺、航运、旅游、发电以及水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根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鄱阳湖建坝之争》报道,2008年江西省成立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领导小组。当时的江西省水利厅厅长孙晓山曾表示:“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是江西水利史上的大事。”江西省有关部门测算,“湖控工程”蓄水能力可达200亿立方米,是三峡工程的2/3,蓄水成本低于三峡水库;此外,湖控工程还将有发电、航运、灌溉、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年发电量为10.33亿度。

水利枢纽恐威胁江豚

该方案一公布就遭到环保人士的质疑,江西随后迫于压力逐步更改原有方案,将“调枯控洪”改为“调枯畅洪”、“筑坝”改为“建闸”,即“调枯不调洪、建闸不建坝、拦水不蓄水”,从而部分缓解居民取水、通航等问题。

由“坝”改“闸”并未能减轻各方对鄱阳湖生态问题的担忧。中科院南京湖泊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姜家虎告诉早报记者,工程会给鄱阳湖湿地及湿地植物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使江豚生境更为破碎化,迁移通道受阻,也会破坏候鸟栖息地。

WWF指出,无论是最初的“建坝发电”方案还是修改后的“建闸”方案,其核心影响都是控水工程将改变湖区原有的水文动态过程,使鄱阳湖在冬季依旧能保持较高水位。正如持续的低水位对鄱阳湖的生态带来影响一样,持续的高水位同样会因为淹没期的延长以及地下水位的上升,对湿地植物生长造成影响,改变越冬水鸟赖以生存的栖息地环境,从而对已经十分濒危的越冬水鸟造成重要影响。水利枢纽工程还会对鄱阳湖自身的水质带来威胁,严重影响鱼类多样性,对长江江豚的生存带来新的威胁,并对长江下游在流量、泥沙量方面产生影响。更重要的是,鄱阳湖最核心的鄱阳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批列入国际重要湿地的区域之一,水利枢纽工程一旦建成,将违背《湿地公约》的宗旨。

鄱阳湖水利枢纽工程示意图及位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