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庄春晖 实习生 吕琦伟

昨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信办)在京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要求即时通信要“后台实名、前台自愿”,使用者须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提出使用者须承诺遵守国家利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该《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根据《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是指基于互联网面向终端使用者提供即时信息交流服务的应用;公众信息服务,是指通过即时通信工具的公众账号及其他形式向公众发布信息的活动。

《规定》提出,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应当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的原则,要求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通过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后注册账号。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注册账号时,应当与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签订协议,承诺遵守法律法规、社会主义制度、国家利益、公民合法权益、公共秩序、社会道德风尚和信息真实性等“七条底线”。

根据《规定》,即时通信工具服务使用者为从事公众信息服务活动开设公众账号,应当经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审核,由即时通信工具服务提供者向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分类备案。

新闻单位、新闻网站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取得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资质的非新闻单位开设的公众账号可以转载时政类新闻。其他公众账号未经批准不得发布、转载时政类新闻。

网信办移动网络局负责人徐丰介绍,所谓“时政类新闻”,根据2005年9月起施行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主要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徐丰说,目前,微信大概有580万公众账号,大多数是政务类、商务类公号,涉及媒体发布的公号比例应该不超过1%。

值得一提的是,此番《规定》出炉前——今年5月27日,网信办曾联合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召开工作会议,部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微信等移动即时通信工具专项治理行动,集中整治移动即时通信公众信息发布服务中的违法违规行为。网信办正在全国范围内部署打击“利用互联网造谣、传谣”的行为。

市场分析认为,以微信、易信、来往、米聊等为首的移动通信工具未来很可能将落实实名制,作为用户身份注册的方式之一。

《规定》发布后,国内最大即时通信软件服务提供商腾讯微信昨日回应称,已对抵制谣言侵蚀提供了三大系统,即技术拦截系统,举报人工处理系统,辟谣工具。此前前一天,微信就已表态,将加强对有害信息的清理,重点将是公共微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