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周刊:很多人一听到核医学,就联想到放射性,核医学诊断是否安全?

石洪成:很多人视医用放射性与核武器无异,首先想到的是放射性危害。其实大可不必!核医学首先要保证的是病人安全,之后才是诊治的目的。

临床上使用的几乎都是极低剂量的放射性药物,这也就是为什么核医学显像检查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数据显示,应用放射性核素的方法检测肾小球的滤过率,病人所接受的辐射剂量就相当于一个人乘飞机从香港到纽约往返所接受的宇宙射线的辐射剂量。

国际原子能机构这样阐述:对于接受核医学检查的病人,在检查完成后,不应该对其活动进行任何限制,因为其体内残留的放射性不会对其周围的人造成任何的影响。由此可知,核医学检查对于病人及其周围的人都是安全的。再者,人类本身就是在具有放射性的自然界中产生,每天就生活在来自于宇宙射线、土壤、建材中的各种射线以及电脑、手机等电磁辐射的环境之中。适度关注无可厚非,过度恐惧甚至因噎废食就大可不必了。

身体周刊:放射性核素治疗有什么安全问题?要注意什么?

石洪成:放射性核素治疗会对人体产生一过性的放射性损伤,症状很轻微,不会导致病人脱发、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

国外文献报道,放射性碘-131治疗没有增加病人远期患恶性肿瘤的概率。我们临床中也有一部分患有分化型甲状腺癌肺转移的年轻女性,经过数次大剂量的放射性碘-131治疗,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在末次碘-131治疗一年后,怀孕生子,经数年随访后,孩子身体和智力正常。

实际上碘-131治疗是一种靶向性的治疗,绝大多数药物都会聚集到病灶部位,其他部位聚集得很少,因此,对正常组织或器官的损害很少,也不会出现脱发等症状。再者,就是病人担心会出现甲减。目前,化学合成的甲状腺激素已经非常成熟,通过口服完全可以满足正常生理需求,通过合理的调控,不会影响正常的生理功能,也不会由此导致其他疾病。

放射性药物治疗过程需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治疗后疾病本身的变化,例如,甲亢病人可能会出现的甲状腺激素释放所导致的一些临床症状,门诊治疗病人需要细心观察,出现不适及时就诊。

另一方面,是放射性的相关事宜,做法得体,可以最大限度减少不必要的辐射剂量。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甲亢治疗后2天内、分化型甲状腺癌服药后住院期间适量增加饮水,食用些含粗纤维丰富的水果或食品,加快体内未被病灶吸收的放射性药物的排泄,有了便意及时排出,排尿、排便时避免尿液飞溅,便后即刻冲洗。

接受大剂量碘-131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人,其后1周内避免与他人近距离、长时间接触(1米以内,3小时以上),入住特殊的隔离病房治疗。经评估,体内放射性达安全范围后,方能出院。治疗后2周内尽可能减少与婴幼儿和孕妇密切接触。

育龄男女应在治疗后6个月内避孕。

身体周刊:SPECT/CT在诊断疾病方面有哪些优势?

石洪成:SPECT/CT较PET/CT的普及率高,而且价格较低,是核医学的常规检查手段,在很多疾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尤其是骨骼系统疾病的诊断。例如肿瘤骨转移的诊断,首先通过全身平面显像并结合病人的症状发现异常所在,然后再进行局部的SPECT和CT检查,将二者综合分析后可以获得诊断并同时获得病灶局部血流与代谢的相关信息,为后续治疗提供信息。

还有腰背痛原因复杂,但是疼痛部位往往伴有局部的炎症,或者是由于骨应力学的改变,使得局部矿物质代谢异常,通过SPECT/CT检查就可以获得这些相关信息,为病因的筛查提供重要佐证。

最具有特殊意义的就是某些接受移植骨治疗的病人,移植骨是否成活往往是通过CT检查,是否有新的骨小梁形成是评价的唯一方法,但是这往往需要一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获得这些信息,而通过SPECT/CT检查,根据移植骨是否具有矿物质代谢,进行早期评价,而且诊断的准确性更高。

SPECT/CT在很多疾病的诊断方面都具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如甲状旁腺腺瘤的诊断、肺动脉微小血管的栓塞诊断、心肌缺血的诊断等。

技术上的进步使得SPECT与CT二者在形式上整合,更为重要的是还要实现理念与诊断信息的整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设备效能。中山医院核医学科是上海最早配备有SPECT/CT(16排)的单位,在临床应用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还成功申请了上海市卫计委的先进适宜技术推广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