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多措并举着力缓解企业融资成本高问题的指导意见》,这是继7月23日国务院确定十项举措缓解企业融资难题问题之后,国家层面对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再度发声。

小微企业,尤其是涉农小微企业的融资困境,一直是困扰经济和国民发展的一大难题。当前,一些受制于没有抵押能力的小微企业往往在银行贷不到款;有的小微企业在获取贷款之后,虽然短期资金压力得到缓解,但贷款到期资金却尚未回笼,办理续贷则要“先还后贷”。为此,通过民间借贷或小贷公司寻求“过桥”资金,成为了不少小微企业的无奈选择,也无形中增加了融资成本。

随着保险业“新国十条”营造低成本政策环境,保险资金将成为直接投资实体经济的生力军。有数据显示,2014年1~6月,保险行业通过信用保险和小额贷款保证保险业务,为13.2万家国内小微企业获得融资额度676.4亿元。同时,北京、广东、河北、浙江宁波等地,政府、银行与保监等相关部门合作,为小微企业搭建融资服务平台。

中国保监会副主席王祖继在日前表示,保险业缓解小微企业融资难的作用正在不断增强。目前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风险类别、不同领域的小微企业,保险公司可提供13个大类险种、几千个保险产品和服务。保险创新发展小微企业的信用保证保险、贷款保证保险,为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很好的服务。

在长沙,多家银行与保险公司已开始试水“POS”贷、连连贷和循环贷等产品,有效解决了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在宁波,自2009年9月开展城乡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试点工作以来,对缺乏抵押担保能力、资金需求较为迫切的经济实体和创业人群的生产经营融资需求提供了资金支持。截至2013年底,小贷险业务累计支持信贷3878笔,支持贷款额48.53亿元,约有3113家次小微企业、180户次农业种养殖户和585家次城乡创业者从中受益。

在广东,保险业通过“政银保”和“保险+信贷”两种模式支持小微企业正逐步在全省范围推广。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6月30日,“政银保”累计支持发放贷款约9亿元,累计支持农户及中小微企业近4000家。“保险+信贷”在2013年帮助超过1.2万个企业、个体商户获得贷款30亿元;2014年上半年,近7000个企业、个体商户获得贷款20亿元。

显然,保险行业通过给小微企业提供信用保险和保证保险的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信用保险为小微企业在贸易活动中提供信用风险保障,通过提升小微企业资信水平,扩大信用销售规模,从而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市场竞争力。

当前,在服务国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保险除了发挥风险管理、经济补偿和保障等传统职能以外,还是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力量。尤其是保险业在重大基础设施和城市基础设施、城市化改造方面发挥了长期投资的优势,在重大民生工程、国家重点工程方面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截至今年6月份,保险业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已达到3.6万亿元。

近两年来,保监会进一步落实保险资金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将保险资金可以投资的股权基金,进一步放宽至包括成长基金、新型战略产业基金在内的多种基金类型,支持保险资金以基金方式投资小微企业,引导保险企业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适合的保险产品。

尽管政策层面为扶持小微企业融资开通了一系列“绿灯”,但当前还存在着小微企业信用记录不规范、内部管控较为薄弱,特别是一些企业营业记录、台账不完整等问题,这也造成了保险公司给产品合理定价存在技术障碍。

尤其是当前还存在个别保险机构小额贷款保证保险费率偏高,贷款人融资负担较重等问题。对于上述等问题,保监会财产保险监管部主任刘峰在日前的微访谈中表示,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角度,对条款费率设计不符合公平性原则的产品,保监会将坚决予以叫停,同时督促行业加强数据积累,按照风险与费率相匹配的原则,科学合理厘定费率。

不久,保监会将会同有关部门,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保险业服务小微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引导保险公司分析研究小微企业特色化的风险需求,积极为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适合的保险产品,并积极总结各地试点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在小微企业较为集中的地区,以点带面,推广典型模式,不断扩大试点地区范围。监管部门还将做好政策宣导,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推动有条件的保险公司进一步拓展小微企业相关保险业务。(记者 肖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