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公开的2013年省级部门决算中,简单罗列数字、选择性细化、口径不一等问题仍然存在。专家呼吁,必须增加更多见微知著的信息,让普通百姓看得懂、算得清,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开

公开内容要更加细化

决算公开情况看,大多为“类”、“款”,少数细化到“项”、“目”。多数单位的决算支出说明中,仅简单列出“基本支出”、“项目支出”、“经营支出”。但也有一些单位公开内容较细致,如省民宗委细化到了“项”、“目”,省财政厅还做了图示,一目了然。

据了解,财政支出按照功能分类,分为“类款项目”四级。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2014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点》,提出政府预决算要“全部公开到支出功能分类的项级科目”。

武汉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财税系主任卢洪友认为,除了内容要细化,核算单位也要细化。“大部分部门公布的是‘万元’,应该细化到‘元’。”此外,公布的数据一定要客观真实。

预决算数额差异要缩小

每年的决算公开后,基本上会与当年预算有所差异。省发改委、省机关事务局、省地质局、省政府采购中心等部门均给予了说明。

如省政府采购中心2013年决算与预算相比,减少了6.52%。一是政府采购信息化平台相关项目跨年度建设,资金使用延后;二是落实有关规定,减少或取消公车购置、培训出国等项目资金;三是“城乡互联结对共建”扶持对口村相关资金延后使用。

卢洪友表示,造成决算和预算差异原因很多,简单地比较形成的结论不够全面和客观,“但差异太大的话也不正常。”“要通过提高预算的完整性、细化度、前瞻性、透明度等方式,逐步缩小预决算差异。”省社科院李灯强博士认为,公开决算后,有利于增强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更重要的是能在约束政府部门使用财政资金上发挥作用。“政府活动离不开预算决算,预决算公开,能有序推进其他配套改革。”卢洪友说。(廖志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