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恶性肿瘤手术是当今外科最有风险和挑战的手术,由于其特殊的解剖部位一度被认为是肿瘤完整切除的“手术禁区”。在人们的印象里,肿瘤如果长在脊柱或已经转移到脊柱,那就已经无力回天了,只能姑息治疗,坐等瘫痪发生。

然而,上海中山医院骨科主任董健教授偏偏不信这个邪,不断挑战医学的极限。他是国际国内少数能开展全脊椎肿瘤切除手术的医生之一。在熟练完成了单节段、两节段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后,他在国内又率先完成了复发的3个节段、4个节段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在学术会议上报道时多次引起全场的震撼。

“全脊椎肿瘤切除手术,是脊柱外科皇冠上的明珠,体现了脊柱外科的所有技术,一般需要胸外科、心外科、血管外科多学科的合作,显示了很高的综合实力。”董健骄傲地说,“中山骨科可以独立完成。”

脊柱肿瘤成顽疾

每年美国大约120万人被诊断为肿瘤。其中,大约60万有骨转移,大多数发生在脊柱。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庞大,脊柱肿瘤的病人数会更多。

因为脊柱肿瘤的位置特殊,脊柱恶性肿瘤的全切手术风险极大。董健教授拿着脊柱模型解释说,“脊柱前方是大血管,包括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术中稍有不慎导致大出血患者就会死在手术台上;脊柱的后方是脊髓神经,如果术中不慎触碰加重压迫就会导致瘫痪,所以脊柱肿瘤手术一直以来被称为骨科最后一个有待攻克的顽症。传统手术方法均需前后联合入路,手术时间长、创伤大,且只能将肿瘤分块切除,容易造成肿瘤组织残留,容易复发。这里一向是肿瘤手术禁区,难以整块切除。”

脊柱肿瘤一部分是原发性,大部分是转移性肿瘤。绝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许多医生也认为转移肿瘤都是终末期,已失去了手术治疗的时机,只能姑息性治疗。但现代医学观点认为晚期肿瘤并不是终末期肿瘤,许多转移性肿瘤的患者都很年轻,身强力壮,生存欲望强烈,一些医生的观念也在逐渐转变。上海中山医院曾由于结直肠癌伴发肝转移的手术综合治疗而获得过医学科技奖。

而脊柱转移性肿瘤的患者,此时可能肿瘤的原发病灶已被控制或治愈,由于脊柱病灶没有得到及时、合适的治疗,最后脊柱肿瘤发展压迫脊髓造成患者的剧烈背痛、瘫痪、大小便失禁,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这些年轻病人,有些仅40余岁,外表上看完全像正常人,却因为肿瘤压迫脊髓神经而导致瘫痪在床上,生不如死,看着他们,身为脊柱外科医生的董健,心里有说不出的难受。

随着肿瘤治疗理念和技术的进展,肿瘤节段全脊椎整块切除逐渐成为治疗脊柱肿瘤最为彻底的手术方式。该手术将患病的脊椎在肿瘤外围整块完整切除,用钛合金棒和人工椎体替代支撑,重建稳定,能够避免肿瘤压迫脊髓导致的瘫痪以及缓解脊柱破坏、压迫神经带来的剧痛,从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相对延长生存期,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但脊柱肿瘤全脊椎切除手术操作复杂、风险极高,因此在国际上开展此类手术的医院极少,全国也仅有少数几家医院的几名脊柱外科医生可以开展这个手术。

董健就是少数可以开展这个手术的医生之一。许多转移性肿瘤的患者经过及时的手术治疗,症状得到良好的控制。对于低中度原发性恶性肿瘤,手术效果尤其理想。目前上海中山医院骨科已有许多这样的病例在进行全脊椎肿瘤整块切除术后,恢复了正常生活,生存期已经超过5年。

董健说,“国际上最初报道的是日本人进行的6例一个节段脊椎切除,要手术20小时左右,输血8000毫升。我们经过技术改良和器械改进,已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手术出血。目前单节段只需6个小时,输血1000毫升左右。”

在手术时,脊髓和大血管的损伤是阻碍完全取出患有肿瘤脊椎块的绊脚石。为此,董健和他的手术团队自行研制了许多种脊髓神经和血管保护工具,利用这些工具,可以在手术时保护脊髓和血管不受损伤。这套自行研发的器械改进了手术的步骤,大大提高了脊椎全切除手术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已申请到多项国家专利。

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在一节脊椎肿瘤切除的基础上,目前还在国内率先完成了3个节段、甚至4个节段的复发的脊柱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病人效果很好,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复发的三节段肿瘤的手术已被国际著名脊柱外科杂志所报道。

突破手术禁区

2012年,董健带领的团队成功运用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技术,切除一例复发的累及三椎节胸腰段脊柱的巨大造釉细胞肿瘤。造釉细胞瘤生长在脊柱上十分罕见,国际上只有个案报道。

28岁的蔡先生就诊时,背部剧烈疼痛,难以忍耐,只能平卧,不能坐起,小便已不能控制。核磁共振检查发现第11、12胸椎及第1腰椎有一巨大实质性肿瘤占位,骨质破坏明显,巨大肿瘤向后方凸入椎管,严重压迫脊髓。如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完全丧失、大小便失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

然而,此肿瘤所在区域部位深、暴露困难,肿瘤前方有胸主动脉和腹主动脉,后方有功能极为重要的脊髓。患者此前已接受过两次手术,这已是第二次复发,局部瘢痕组织粘连,使得原本已经极难的手术难上加难。术前董健与他的团队仔细研究后,制定下“三椎节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的手术方案,通过背部单一的手术入路,避开脊髓,即可实现三椎节脊柱作为一个整体切除的特大型手术。虽然手术难度极大,但对于多次发生肿瘤局部复发的患者,该方案无疑是最佳的选择。

手术当日,在麻醉师的配合下,以董健教授、周晓岗副主任医师、李熙雷副主任医师为核心的手术团队经过10多个小时的手术,细致暴露,将肿瘤与前方的大血管和后方的脊髓神经分离开来,顺利地将三个节段的脊柱肿瘤作为一个整体,完整地切除下来。整个手术输血1000多毫升,过程流畅而精彩,令在场观摩的同行们赞不绝口。术后第二天,蔡先生下肢及腰背部疼痛明显缓解,来探望他的亲友都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刚接受过脊柱极大手术的病人。患者术后10天即顺利出院。

去年8月份,董健又带领团队完成了四个节段的复发的脊柱肿瘤的全切手术,再次刷新了国际国内的纪录。这名51岁的患者曾因患有单个节段的胸椎骨巨细胞瘤,已经在某大医院做了两次手术,由于肿瘤切除不彻底,第一次手术后半年复发,范围扩大成两个椎体,此后又接受了第二次手术;术后三个月检查时发现肿瘤再次复发,侵犯的范围达到四个椎体。

患者经原手术医生介绍,慕名找到了董健医生。检查发现,肿瘤与胸主动脉粘连,与肺部粘连,稍有不慎就会伤到主动脉,手术对患者和医生都是一个巨大的考验。持续了17个小时的手术过程险象环生。董健在将四节脊椎肿瘤整体切除后,脊髓神经暴露在外,肺部随着呼吸运动起起伏伏,夹住了脊髓神经,患者随时都有可能瘫痪。怎么办?董健在手术台上冥思苦想,最后想出一个办法——用三块小金属挡板隔开肺与脊髓,这样手术继续,最后用11厘米的超长金属钛网替代切除的四椎体脊柱作为支撑。手术后,患者恢复很快,现在已经过了一年,没有复发,患者行走正常。

董健说,“在骨科年会上讲到这个病例,台下的医生从来都没见过,感到匪夷所思。”董健带领的脊柱外科团队是中国开展经单一后路全脊椎整块切除术时间最早、数量最多的团队之一,技术与国际同步,在国内外脊柱外科顶尖杂志发表多篇专业论著。

腰突症保守疗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很常见的疾患之一,国内发病率高达18%。董健说,“现在白领坐办公室的多,都市人也长期久坐看电视,运动量少,导致腰部肌肉萎缩,保护力减少,容易诱发腰椎间盘突出症。甚至一些中学生因为长期久坐,也会发病。”

董健和他的团队在腰突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针对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不同人群的腰突症采取不一样的治疗方案,收到满意效果。

他说,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的选择需因人而异,取决于该病的不同病理类型、病理阶段、临床表现以及病人的年龄、身心和社会、工作状况。主要疗法有保守疗法和手术疗法两大类,两种疗法各自有其适应证。

腰突症的治疗与老百姓的习惯观念完全不一样,并非得了腰突症就得开刀。大量的实践证明,80%~8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经非手术治疗可以治愈或明显缓解。

保守疗法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基本方法,包括卧床、消炎、脱水,目的是解除椎间盘组织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所导致的神经水肿,从而缓解或消除疼痛症状。“因为腰突症本身就是一种由于肥胖、久坐导致的生活方式病,坐办公室、重体力者和司机患病的很多,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尤为重要。其实坐着比站着对腰部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前倾写字的姿势,对腰部的受力提高了三倍。因此,患病后要控制体重,改变久坐的习惯,坐着时要挺胸坐,增强腰部肌肉锻炼。”董健说。

经典的手术方法是后路开窗突出髓核摘除术,有些特殊的类型需要行椎间盘切除植骨融合内固定术。近年来一些新技术如非融合技术、弹性固定等因有其优点也开始在临床应用。

为了让患者在保守治疗和手术中作出正确选择,董健在病房、门诊时随身带着“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科普书,送给患者做科普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