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潘妤

《北平无战事》的演员阵容实在很容易让人震惊。在偶然扫到这部剧的最初十几分钟里,看到了至少五个国内最一流的男演员先后出现。陈宝国、刘烨、廖凡、倪大宏、王庆祥,甚至久未露脸的焦晃,这样大的阵仗,国产剧里应该多年没见。等到追剧之后才发现,原来,这部电视剧里打酱油的演员都是来“飙戏”的。可演员的牛逼还只是《北平无战事》各种牛逼里的一部分。从任何一个角度看,这都是一部站在中国电视剧高峰的作品。这部拍出了电影质感的电视剧,从剧本到导演、从叙事到画面,都已经自我考究完善到了一定的程度,以至于没有太多可以让观众挑剔的地方。

但是,电视剧的“成功”似乎从来不是以艺术质量为定义,收视率有时候要占据更重要的标准。无可挑剔不代表人人要看,艺术质量也永远不意味着收视保障。譬如,可以提一下电视剧《生死线》——这部同样艺术而深邃的抗战剧,并没有掀起和它品质相匹配的收视波澜和大众影响力。而《生死线》的制片人和导演,与这部《北平无战事》一样,都是侯鸿亮和孔笙。当然,一个团队有了超越市场的勇气和理想,他们的作品就会有不一样的光芒。《北平无战事》看上去依然不完全是为这个市场准备的。虽然,它也有紧张的叙事,有谍战的元素,有很戏剧的冲突,有各种交错复杂的人物关系和儿女情长。但这部电视剧里的表达,显然更追求主创的自我满足。剧中不时会有电影般的长镜头,几十秒,就为一种情绪或氛围,一种让人揣测的意味深长。一部愿意以牺牲节奏来实现风格诉求和自我表达的电视剧,在当下的收视环境,无论从哪个角度讲,都是理想主义的。

不过,《北平无战事》的理想显然不止于艺术。它让人看了一两集就有热血涌头的观剧感受,也不只是来自艺术。

这是一部回溯国民党溃败前国共在社会各个层面决战的作品,它有历史宏大叙事,但最终还是聚焦于当时国民党层层贪腐的史实。全中国最金牌的历史剧编剧刘和平,花了7年时间,查阅了各种资料,为的就是把这个史实,鞭辟入里和抽丝剥茧地呈现在所有人眼前。整个创作团队,似乎也在倾尽全力地让这段历史真实化,从细节之考究到表演之斟酌,《北平无战事》对民国历史的再现,让人感觉有那么点“文物修复”的追求。可真的有必要如“文物修复”般拍一段历史吗?一个编剧,在中国电视剧的大好年代,把最挣钱的时光,花在了“考究历史”这个工作上,写进了一部不一定能通过审查的剧本。一个制片团队,在投资方7年间一换再换的境况下,把这个项目扛到了最后。这么多影帝大咖,把片酬砍到脚趾,自己抢着要演一个角色。吸引他们的,应该不只是再现历史。

《北平无战事》讲述了一段过去的历史,可这历史是面镜子,能照见我们这个民族至今深陷的泥潭。历史的车轮转了半个多世纪,剧中方孟敖、梁经伦这样的热血青年和知识分子的困惑,今天似乎依然未解决。家国情怀、民族忧思——这才是这部剧真正的精神理想,也是真正让观众热血涌头的力量所在。好难得,很久没在文艺作品里看到这样的情怀和忧思。虽然它本属于文艺。看看今天的文学、戏剧或者电影,这些也许应该比电视剧更深沉的文艺形式,大多已经忘记,或者选择忘记了这些东西。是不能,还是不敢?没有人知道。

《北平无战事》照见了民族的忧患,也照见了文艺人的忧患。当然,文艺人只有良知和勇气是不够的,文艺人得有方孟敖这样开飞机的专业水平,有梁经伦这样搞经济的强大实力,才能最终实现他们对于这个社会的价值。幸运的是,《北平无战事》的创作团队里,集中了中国电视剧界的方孟敖和梁经伦。如此这般,不管收视如何,无论投资成败,7年的艰辛波折,在这部电视剧被中国人看到的那一刻,都是有意义的,都是值得的。

剧情简介

1948年,国共两党已届决战,国统区经济全面崩溃。蒋经国的“孔雀东南飞”行动命何其沧与方步亭推行币制改革,目的是从人民手中掠夺黄金白银外汇。千钧一发的时刻,中共中央为了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和平解放全中国的更多城市,答应傅作义将军和谈要求,让潜伏于国民党空军内的中共地下党员方孟敖(刘烨饰)执行新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