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记者 邹娟

自1995年开始评选上海名牌企业以来,近四成企业没有挺过“成名”的头8年,被评为名牌企业的前8年为迅速衰减期。

昨日,在由上海市名牌推荐委员会主办的“上海名牌20年发展论坛”上,早报记者获悉,自1995年开始评选上海名牌企业以来,上海名牌产品比1995年增长近5倍。不过,会上公布的一项《上海名牌20年发展报告》显示,头5年入评的303家上海市名牌企业,如今仅78家还活跃市场,“成活率”仅25.7%。

上海名牌20年增近7倍

1995年,上海名牌诞生,经过20年发展,当年有效期内的上海名牌从1995年的152项增长到2013年的1206项,增长了近7倍,其中名牌产品共计943项,比1995年增长了近5倍。名牌企业总资产由不到200亿元发展到1.44万亿元,增长了50多倍。 上海名牌推荐工作与本市的行业发展紧密联系。1995年名牌初评时,主要涉及纺织、服装、化工、机电等上海传统产业,经过10年发展,名牌产品中轻工、汽车及零配件等行业的比重逐步扩大。发展至目前,建材、医药、冶金有色金属、农产品比重大增;2005年,上海名牌紧跟产业发展步伐纳入名牌服务后,商业零售、餐饮经营、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旅行旅游等服务行业的名牌数量一致保持增长的态势,如商业零售名牌数量从2005年初的9项增加到目前的58项。如今,上海名牌的行业分布已经囊括了12个消费类和生产资料类产品行业、12个生活性和生产性服务行业。

四成企业没挺过前8年

昨日论坛公布了一份由上海市名牌推荐委员会主持的《上海名牌20年发展报告》,其中一项调查数据显示,被评为名牌企业的前8年为迅速衰减期。

《报告》解释,刚推荐为上海名牌的产品,一方面因部分企业的品牌意识不够强烈,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经济效益相对不稳定,对品牌的运作、营销、管理等不够熟悉;另一方面,1990年代申报的上海名牌产品大多属于轻工行业,很多申报产品因产业调整处于行业没落期,再加之国外先进产品进口量的增多,因此,如飞人牌缝纫机、上海牌手表等一些曾经是上海名牌的产品很快被市场淘汰。从1990年代上海名牌产品企业的存活率曲线来看,此阶段名牌产品的淘汰率为40%左右,生存率为60%左右。

第9至15年为稳定衰减期。此阶段淘汰率在10%以下。15年之后为稳定期。这些企业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比如开开、老凤祥、恒源祥等等。在消费者心目中其品牌形象已经奠定,形成强大的附加值。

据统计,1995年到1999年上海名牌产品推荐的最初几年,上海名牌数量从152项增长到303项。到目前为止,还有78家上海名牌活跃在市场舞台,成活率为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