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11月7日讯 当互联网金融不断冠以普惠金融之名时,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所长助理、金融市场研究室主任兼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任杨涛提出不同看法,他认为“互联网金融并不天然普惠”。

今天,在在深圳第八届金博会举办的2014中国(深圳)普惠金融发展论坛上,杨涛指出,普惠金融强调的含义自概念诞生以来,一直是针对弱势群体,尤其是小微,但是金融的属性本身就是嫌贫爱富,互联网没有改变金融的属性,所以互联网金融并不“天然普惠”。

杨涛提出,普惠金融是现有高大上体系的不可或缺的补充,未来的发展有以下三个路径:一是政府直接的影响或者是干预,但是政策性金融怎么样做零售,怎么样做小微仍是问题;二是政府引导,促使市场发挥重大作用,比如一些国有背景的P2P网站公司,以较低的价格来进行支持;第三就是完全市场商业模式,这里面只能依靠技术。

互联网金融的普惠之路正是通过第三条路径实现,互联网金融和普惠金融在技术层面结合起来,推出的金融产品和组织的创新,是核心的、长期的,是能够根本性带来变化的(包括改变金融属性),杨涛认为。

具体到P2P行业的普惠意义,杨涛认为主要是服务于企业融资和个人创业,提供给居民丰富的投资产品,通过虚拟促进民间融资的阳光化;此外,支付领域也同样,尤其是在零售支付领域。

不管怎样,杨涛认为,未来我国互联网金融会出现巨无霸,但无论大小,服务于小微与个人才是互联网金融在我国最丰厚的土壤。(网易财经 张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