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其成   北京中医药大学 国学院院长

南宋在浙江温州地区,有一个“反”当时主流思想而存在的思想流派,叫永嘉学派(其核心观点就是:务实而不务虚,学问的评价指标直接指向事业、功业),其集大成者是叶适叶水心,水心先生有一段名言:读书不知接统绪,虽多无益也;为文不能关教事,虽工无益也;笃行而不合于大义,虽高无益也;立志不存于忧世,虽仁无益也。总体的意思就是:读书也好,做文章(著述立说)也好,立身行事也好,志向旨趣也好,都要落实到一个“功能”上,得对现实生活有所助益,得解决实际问题,有功利。

结合水心先生的这一标准,我一直在思索一个问题:国学在今天人们的生活中究竟有什么用处?究竟能解决什么问题?

思考中,我发现: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在最公平中又最不公平——每一个人此生只有一次,这是公平的;但每一个人寿命长短、生命质量、生存际遇却又如此千差万别,这又是不公平的。人生短暂,瞬息即逝;人生脆弱,灾难无情;人生八苦,愚痴颠倒。在宇宙无限与人生有限的矛盾中,生命的皈依、心灵的自由就成为永恒的主题。

于是,怎样延长生命长度、提高生命质量,在短短的此生今世能够离苦得乐、能够健康幸福,也就成为人类共同的追求,成为跨越国度、超越古今的永恒话题。

人都是攥着拳头而来,都是撒手而归,人生的最高境界就是哭着来,笑着走。人生苦乐,境由心造。我始终觉得:没有信仰、没有敬畏心是当代社会最大的危机,也是当代人脆弱、痴苦的主要原因之一。

那么,如何离苦得乐?如何健康、快乐?我们敬畏什么?信仰什么?孔子说:“仁者寿”,“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当代一位智者说:“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永远不能离别的精神家园。”这或许正是国学最大的“功利”。

每次反思,我们都会发现,要想离苦得乐,要想既健康又快乐、智慧,我们可以仰赖的只有中华文明所独有的、传承不衰的文化。这种以易道为主干的阴阳中和、儒道佛互补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纽带,是我们中华儿女自古及今、自幼及老的精神食粮,是我们中华民族屹立千万年而不倒的精神支柱。

我经常说:生命的意义在哪里?养生的根本在哪里?学国学有什么用?答案其实很简单,在人生遇到了科学所解决不了的困惑时,我们可以从国学里面寻找智慧、寻找答案、寻找力量,所以学国学目的是为了幸福,就是为了健康、快乐、智慧的生活。

如何达到这个目标,第一就是要修心开智。修什么心?分而言之,就是要修天地之心、民族之心、企业之心、个人之心。天地之心就是天道、天理,民族之心就是民族之魂,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企业之心就是企业文化,个人之心就是每一个人的价值观、精神信仰。第二要祖法儒、道、释、医等诸家智慧,保养精、气、神三宝,祛病延年,幸福快乐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