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报见习记者 杨漾

近日,彭博社发文称,为抗击气候变化和空气污染,中国可能需要1000座核反应堆,50万台风力发电机或者5万座太阳能农场。此言一出,舆论哗然。要知道,截至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在役核电机组共有20台,另有28台在建,就这样,中国也已成为世界在建核电机组最多的国家,约占全球在建机组总数的40%。相比之下,1000座反应堆简直是一个天文数字。

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官网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4月30日,全球共有在役(首次并网即视为在役)核电机组(反应堆)435个,长期关停的核电机组(反应堆)2个。即使是世界上核电发展最早、在役核电机组最多的北美地区,在前述统计中也只拥有119台核电机组。

若以每年10台机组的开工规模计算,建成1000座反应堆需要花费100年。而这一假定的开工规模,已经远远高于业界的普遍预期。那么,究竟是中国设定的减排目标遥不可及,还是彭博社的计算有误?

在彭博社的报道原文中,并未阐明“1000座核反应堆”的由来。据其估算,中国若要实现此前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承诺的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在同一年将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的减排目标,必须完成一系列“不可能的任务”:“这样的承诺要求中国届时的核能产量达到2014年底预期的67倍、太阳能产量的30倍,以及风能的产量的9倍。相当于如今美国所有非化石能源产量的9倍之多。”

“(彭博)这样的算法并不正确,因为核电、风电和太阳能的发电小时数是不一样的。”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滕飞说。滕飞是《中国与新气候经济》报告的主要作者。

滕飞分析,到2030年大概有60亿吨标煤的能源消费总量,20%差不多就是12亿吨标煤。

根据统计数据,2013年中国能源消费总量37.5亿吨标煤,非化石能源消费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为9.8%。由此可以计算出从现在到2030年新增的非化石能源消费量。“然后,按照电热当量,算一下到2030年新增非化石能源消费的新增发电量要达到多少,然后再用发电小时数反推,得到的装机大概就是8亿-10亿千瓦。”

滕飞说,由于核电是长期运行的基荷,全年利用小时数可达7000—8000小时。但风能和太阳能的年利用小时数只有2000小时左右。“因此我们在计算发电量转装机量的过程中,考虑到了核能的占比,差不多占15%-20%,也就是1.5亿-2亿千瓦。要是核电装机装到(彭博说的)那个程度,那核电发电量就要远远高于20%的占比了,可能要达到45%。”

“对核电未来发展的情况,事实上大家并没有太大分歧,差不多到2030年核电装机达到1.5亿-2亿千瓦,业内都有这个明确认识,也就是100多个反应堆。”滕飞对早报记者说。

《中国与新气候经济》指出,2030年后如果没有较大规模新增核电装机的支撑,化石能源消费仍将持续增长,而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时间也会相应延后5-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