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 姚炜

中国央行提交《存款保险条例》(DIS)草案,在12月31日前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这意味着向期待已久的利率自由化更近一步了。为了配合这项制度,政策制定者们还承诺加快制定《金融机构破产法》。在影子银行投资往往受到保护的金融体系中,这样的发展代表了自信心的一大提升。这是有史以来进行的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改革措施。

根据该草案,针对存在中国国内任何单一存款机构最高50万元人民币的企业和家庭存款——因此不包括同业存款——将受到该制度的保护,任何超过这一上限的款项将面临银行偿付能力风险。50万元人民币保险额意味着所有银行账户中有99.3%将得到充分保护,与其他国家的存款保险条例看齐。这还相当于中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12倍,比惯常水平高出很多。然而,中国央行从2007年以来的调查数据显示,存款为50万以下的账户占总存款不到50%,是全球最低的水平之一。

各银行的保险额将因其资产负债表的实力而异。因此,小型银行支付的费率可能比大型银行的高。该草案并未规定潜在的保险费水平或者存款保险条例基金目标规模。然而,我们认为,为了缓解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冲击,初期的保险费很可能相当低。国际平均费率约为0.05%。按照此费率,如果中国希望使该资金能够在所有城市商业银行的破产时提供保障(即约0.5%的总存款,不到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保障目标的一半),则这将需时超过10年。如果中央政府向该资金注入启动资金,则可加快步伐,但草案中对此没有提及。

虽然股市可能侧重于对银行盈利能力的影响,但我们认为最关键的影响在于金融稳定性。在许多其他国家中,存款保险条例是在银行业危机后实施的,因此代表强化金融体系的力度。即便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曾经发现《存款保险条例》短期内对银行稳定性弊大于利,尤其是在弱制度环境的国家中。目前在中国,影子银行投资往往被视为受到国家的保护。存款保险制度的出台,意味着抛弃几乎全方位隐性国家担保,转为部分明确担保 ,这至少可以说是信心是一大提升。

这亦将是一个非常微妙的过程。一旦出台《存款保险条例》,利率自由化,中央银行向新政策性利率的过渡和贷存比率放松,都将需要加快速度。如果没有进行银行间流动性同步放松,政策性利率(基准存款利率)下调,实际上实施类似于对现行体系的收紧措施。自由化进程可能使小型银行在提高存款利率以吸引存款上的压力更大,而大型银行仍可能被视为“大而不倒”。为了缓和此类压力,中国人民银行将保持宽松的银行间流动性状况,并随时为小型银行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流动性支持。

从更加宽泛的角度来看,这是最关键、也是风险最大的改革。直至现在,几乎全方位隐性国家担保是中国防止出现任何系统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也是中国经济效率的最不利因素。推出《存款保险条例》和银行解决机制是迄今为止打破这种不稳定平衡的最有力举措。如果无法熟练管理,则会大幅提高发生严重金融危机的可能性。该风险涉及不受保护的一半存款——和全部债权以及影子银行投资——将如何在响应存款保险条例的实施时予以应对,我们仍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