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62年前提出“借水”设想

历时11年、全长1432公里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昨通水

从湖北丹江口跨五省北上进京 年输水量相当于1/6条黄河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昨通水,图为汉水入京后将抵达的团城湖调节池。新华社 图

调水逐梦六十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第一次出京考察。站在黄河边的邙山上,毛泽东留下这样的感慨:“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水来也是可以的。”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南水北调工程前期论证中,参与规划和研究的科技人员超过2000人。

2002年12月

国务院正式通过了《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

  在线路走向上,专家反复分析比较了50多种规划方案,逐步形成了分别从长江下游、中游和上游调水的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路。最终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相当于向北方地区增加了一条黄河水量。先期实施东线一期工程和中线一期工程。

  其中,东线一期工程在京杭大运河基础上,主要向江苏、山东、安徽供水。中线一期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取水,沿新开挖的渠道一路北行,向华北平原包括北京、天津在内的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供水。

2002年12月27日

南水北调工程举行开工典礼。一年后,中线工程正式开工。

2014年12月12日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

昨日14时32分,随着南水北调中线陶岔渠首缓缓开启闸门,清澈的汉江水奔流北上,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近1亿人间接受益。

全长1432公里、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整个项目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相当于1/6条黄河,基本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据央视新闻官方微博称。

但汉水入京并不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完结,围绕工程的运行、管理、维护等工作才刚刚开始。其中,水量、水质、水价等关键问题,将是日常运作管理的核心。

据新华社昨日消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作出重要指示,希望继续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环保后用水的原则,加强运行管理,深化水质保护,强抓节约用水,保障移民发展,做好后续工程筹划,使之不断造福民族、造福人民。

南水北调中线通水:

  汉江水直奔圆明园

昨日14时32分,淅川陶岔渠首,闸门打开,汉江水将跋涉1432公里,抵达终点北京市圆明园团城湖。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闸引水,沿线开挖渠道,经唐白河流域西部过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方城垭口,沿黄淮海平原西部边缘,在郑州以西李村附近穿过黄河,沿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京津,线路全长1432公里。

丹江口水库水质一直稳定达到Ⅱ类标准。根据国家安排,这项重大工程将向北京、天津等华北20个大中城市及100多个县(市)提供生活、工业用水,兼顾生态和农业用水;整个项目年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其中河南省年均配额为37.7亿立方米(含刁河灌区现状用水量6亿立方米),河北省34.7亿立方米,北京市12.4亿立方米,天津市10.2亿立方米。

创下多个世界之最的这项大型工程于2003年12月30日开工建设,去年12月全线贯通。今年9月完成全部设计单元工程通水验收,同月29日通过全线通水验收,满足调水要求。工程移民迁安近42万人,其中丹江口库区移民34.5万人。

作为缓解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南水北调工程规划分东、中、西三条线路从长江调水,横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大流域,总调水规模448亿立方米,供水面积达145万平方公里,受益人口4.38亿人。先期实施东、中线一期工程,东线一期工程已于2013年通水。

华北水资源稀缺:

  北京超采90亿m3地下水

汉江水千里北上将缓解北方严重缺水局面。那华北有多渴?

以北京为例,由于城市快速发展,人口过快增长,以及连续多年干旱等原因,北京目前人均水资源只有100多立方米/年,“平均到个人,跟西部沙漠地区有得一拼了”,北京南水北调工程总设计师、北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石维新称。

不仅北京缺水,整个华北都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水科院水资源所名誉所长王浩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包含北京、天津、河北等8个省份的海河流域,是世界大流域中最缺水的流域,比以干旱著称的以色列还缺水。

王浩说,根据国际标准,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700立方米,就认为出现缺水问题了;低于500立方米,就认为出现水危机了。这也是北京一直盼望汉水入京的主要原因。但对于普通的北京市民而言,缺水问题的感受并不明显。这一方面得“归功于”不得已的地下水超采,一部分还得归功于南水北调。

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主任孙国升此前曾称,北京在大力节约用水的情况下,每年用水量是36亿立方米。但北京每年形成的水资源量只有21亿立方米,所以只能被迫调水。同时要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问题,只能超采地下水。北京目前至少已超采90亿立方米的地下水。

为填补北京的用水缺口,同样缺水的河北省做出了巨大的牺牲,2008年,为了解决北京的缺水问题,中线工程石家庄-北京段率先完工通水,据北京市南水北调办公室统计,这段被称为“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的调水通道,“2008年9月从河北省四座水库应急调水开始,截止到2013年8月底,共调水11亿立方米”。实际上,加上今年的一次应急供水,河北已累计提供至少16亿立方米水到北京。

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后,正常状况下,冀水入京的格局将停止。但中线工程的调水,并不能完全解决北京等地的缺水问题,真正解决华北缺水问题,在中线一期工程的基础上,还得等东线工程竣工通水。

  

预案应对汉江枯水:

  联合调度沿线周边水库

汉江亦不丰,枯水怎么办?

根据中线一期工程规划,正式通水后,丹江口水库陶岔渠首的年平均调水量为95亿立方米,其中,枯水年为65亿-70亿立方米。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对丹江口水利枢纽初期工程坝顶加高,即在原来高程162米的基础上,加高至176.6米。正常蓄水位从原来的157米升至170米,正常蓄水库容从原来的174.5亿立方米升至290.5亿立方米,总库容从209.7亿立方米升至339.1亿立方米。死水位从原来的140米升至150米。

针对枯水年份中线可能“无水可调”的局面,长江委水文水资源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明新2014年8月曾表示,长江委研究表明,汉江径流量年际变化遵循丰枯规律,主周期是23年-26年。

但现实是汉江并不一定每年都能保证足够的来水量。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水问题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刘昌明此前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就提醒,如果遇上汉江特枯年份,中线工程确实存在“供不上水的风险”,但汉江缺水的时候,北京等受水地区的降雨也可能增多,所以调度很关键。

还有一种极端情况是“南北同枯”,即华北大旱时,汉江也缺水。王浩在前述访谈中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几率为25%左右,但即便是最枯的一年,丹江口水库也可以北调水量62亿立方米。如果加上下游航道整治等措施,还可以腾出18.37亿立方米的调水量。

王浩同时认为,中线工程沿线1000多公里在气候不一致区。调水工程沿线的岗南、黄壁庄、鸭河口、盘石头、王快、西大洋,这一系列的山前水库也可以联合调度。“总体来说已经对连枯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案,有问题但问题不是特别大,不必担心。”王浩说。

水行千里水质成难题

  北京:三道关口保安全

北行三千里,水质如何保障?

根据北京市的用水规划,南来的汉江水主要用作市民生活用水。因此,水质成为最令人关注的问题。

在王浩看来,水质的问题,其实分三个层面,即水源地保护问题、总干渠沿线污染问题,以及城市内供水安全的问题。

总干渠运行过程中出现污染,是目前更让人担心的问题。据统计,中线工程全线有39座道路交叉,上千座桥梁,部分地段比如河南焦作,还穿过中心城区。虽然沿线周围都有铁丝网、绿化带、隔离带、缓冲带和保护带,且整个渠道都是封闭式运行,但仍不能保证不会出现突发的环境污染事故。

对此,据孙国升此前介绍,当遇到突发性事件时,从总干渠联合调度都有不同级别的预案。这个预案总体就是当某一点出现突发性污染事件后,“上游减水,下游关闸,中段排空”,保证污染的水留在某一个渠段。

而对北京而言,石维新说,具体的防范就是三道关口,即发生在北京境外时,不让其入京;到北京境内时,大宁湖调节池是一道关口,阻止污水进入四环、五环水网;即便是四五环水网被污染,各水厂还有调节池,且北京多数水厂已实现双水源供水,可及时切换。

输水过程还得考虑地下水污染的问题。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厚群接受《经济日报》采访时曾透露,中线建设的难题之一就是要通过“高地下水位区”,不能保证地下水不进入渠道。

陈厚群说,针对这种情况,得看地下水水质,如果水质是不达标的,需要一些排水设备,将地下水位降下来,防止其进入渠道;如果水质比较好,则允许其向渠道内排,内排后使其达到平衡。

早报见习记者 谭万能 许梦娜

录入编辑:崔彩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