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博物馆古兽生境展厅中的猛犸象模型。
  自然博物馆生命长河馆内陈列的展品。 本版图片 早报记者 张新燕
  自然博物馆内的恐龙模型。

行进中国

·精彩故事·

早报记者 俞立严 韩晓蓉

昨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进行首日内部调试运行,馆方将邀请专业人士、中小学生等前往参观,并在听取意见建议后实施整改,预计于明年第二季度正式向公众开放。

新馆设有10个常规展区

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坐落于静安区静安雕塑公园内,与南京西路商业街、人民广场毗邻,建筑面积45257平方米,其中展览教育服务面积32200平方米,预计年接待观众80万-120万人次。

上海自然博物馆展示区域以标本为中心,构建以进化为脉络、历史与未来交汇的内容体系。共设置起源之谜、生命长河、演化之道、大地探珍、缤纷生命、生态万象、生存智慧、人地之源、上海故事、未来之路等10个常规展区。

展馆内还陈列了来自全球七大洲的11000余件标本模型,其中珍稀物种标本近千件。

此外,新馆还借助问题导向的教育方式、多元维度的自然探究、以人为本的自主学习和动态开放的知识体系,引导观众探究过去、把握现在、思考未来。

延续老馆的恐龙特色

以合川马门溪龙化石为“镇馆之宝”的上海自然博物馆老馆曾是中国最大的自然博物馆。

新馆将延续老馆独特的恐龙特色并加以创新,旨在重现“恐龙盛世”。

其中,在恐龙标本的陈列上,打破传统空间的限制,将海陆空不同空间活动的恐龙安排在一起。

在化石上,新馆展示了从三叠纪、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巨型禄丰龙、多棘沱江龙等多种化石。馆内还设有恐龙进化树,让观者仿佛置身于中生代恐龙繁盛的时光里,又仿佛漫步在漫长的生命之河中。

除了“庞然大物”恐龙,新馆还有其他风格各异、内容不同的展区。比如,在非洲大草原展区,大批来自非洲的野生动物标本配以震撼的音效,参观者犹如置身非洲实景中。在人造“双面”山——秦岭展区,不同类型动植物的标本将展现中国“南北生物物种库”物种交汇融合的奇妙。

上海科技馆副馆长、上海自然博物馆工程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梁兆正称,新馆已基本竣工,在接下来的“内测”阶段,新馆还要进行一系列调试,预计正式开馆在2015年第二季度。

此外,馆方已开发了30个教育活动课件(后续还将开放46个),主要目标群体是中小学生。馆方还将邀请中小学生和专家人士“探营”,并根据他们的参观意见和建议加以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