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原油,同样作为重要大宗商品的铜跌幅并不大

新年伊始,国际价结束大幅振荡走势,加速破位下跌。LME铜连续跌破6000美元/吨和5800美元/吨重要支撑,本周二再度跳水,创出2009年7月以来新低,沪铜也同步回落。

我们判断,在多种利空因素共振作用下,国际铜价中期将延续跌势,并对国际原油形成补跌之势。

美元涨势暂难扭转

随着美国经济复苏和缩减QE,从去年8月以来,美元指数持续上涨,今年1月初触及92.50,创出2005年11月以来新高。在欧元区和日本继续延续宽松政策、市场预期美联储今年加息的大背景下,美元指数上涨趋势较难改变,今年有望触及100大关。

强势美元利空金融属性偏强的商品,铜也难以幸免。

中国经济增速下滑

去年以来,中国宽松政策加码,市场利率下行。但资金多涌入虚拟市场,如股市,实体产业依旧处于失血状态。从经济数据看,中国经济虽然尚难出现系统性风险,但是已经进入“新常态”,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因素的作用已经减弱。

供应由短缺转为过剩

2014年11月,国内铜月度产量达到75万吨,环比增速连续4个月刷新纪录。随着2015年铜加工费提高,未来国内铜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而消费方面,受限于房地产疲弱和汽车产销数据下滑,铜消费增速低于铜产量增速已成定局。

虽然LME铜现货继续保持高升水,但从去年四季度以来,LME库存缓慢增加,特别是亚洲地区库存增加明显,国内融资铜需求减弱对LME库存的影响正在显现。同期,上期所库存总量出现恢复性增加。

国际原油冲击

作为商品之王,国际原油从去年100美元/桶以上持续下滑至目前的不足50美元/桶。相比原油,同样作为重要的大宗商品国际铜跌幅仍较小,目前存在补跌空间。

国际铜价在宏观面偏空和基本面走弱以及国际原油暴跌的多重冲击下,将打开下行空间。而鉴于沪铜从2012年以来的走势特点,即高持仓较易出现阶段性底、低持仓较易形成阶段性顶的特点,我们认为,在短期连续下跌后,投资者需要关注持仓总量变化,若再度达到前期峰值,则进一步杀跌行情或现。

(来源:期货日报)

作者:中航期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