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7月,当民生银行宣布,将以个人住房按揭为突破口重启消费信贷业务,推动零售银行发展,市场对此多有疑虑——在资金成本上升、楼市风险不断加大,一些银行对个人按揭业务明显缩紧的情况下,民生银行做大消费金融市场这一战略,会不会仅只停留在“口头”上而难以实施?

近日,记者从该行了解到:“到目前为止,民生银行消费信贷余额已突破1000亿元,达到1015亿元,初步实现了 建平台、上规模 的阶段性目标,大零售贷款整体余额已超5000亿元。”上述数据不仅打消了此前市场的疑问,也进一步表明其全力进军消费金融和“大零售”业务的决心。

看好消费金融市场前景

“在当前利率市场化的大趋势下,消费信贷逐渐成为零售银行业务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民生银行行长助理林云山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经济发展正在进入新常态,一方面未来继续以投资拉动的增长趋势难以为继,另一方面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消费将在经济增长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必然要求银行融资结构随之调整。此外,当前消费者特别是年轻消费者的消费行为,与过去相比发生了很大改变,以信用卡为代表的消费信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个人消费贷款业务未来将成为商业银行相当重要的资产业务,在某种程度上说,这块业务将是利率市场化留给银行的最后一道盛宴。”在林云山看来,个人贷款在银行整体业务当中,仍然是风险较低的资产。

正是因为看好消费金融市场前景,2014年,民生银行重整旗鼓,全面重启了消费信贷业务。半年多时间,消费信贷业务发展迅速,呈现多年的消费信贷余额下滑颓势得到根本扭转。

在把住房按揭业务作为重点突破口的同时,民生银行还针对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大力开展家庭综合消费贷款、消费微贷、汽车消费贷款等业务。

嫁接互联网金融

过去银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之所以没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和大的经济环境有关,很大程度上也受制于低效率的运营模式。

互联网金融的飞速发展,给消费金融带来了历史性发展机遇。

“以前没有数据支持,没有互联网金融应用,个人贷款业务都是靠人员手工完成,即使建立信贷工厂,由于单笔金额小,成本还是很高。但现在有互联网数据,银行通过与第三方合作,清洗筛选客户名单,使得降低成本成为可能。”某业内人士说。

通过嫁接互联网金融,民生银行目前开发出“互联网平台申请+数据模型分析+多渠道自助支用”的全新业务模式,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第三方合作平台、自助机具、门户网站等建立“消费贷款申请专区”,将借款申请受理转移到线上,不仅突破了物理网点和营业时间限制,而且实现个人消费微贷的“规模化、批量化”受理,节省了人工成本,提高了评审效率。

该行开展消费信贷业务的另一利器是小区宝消费贷款移动受理平台。以手持移动智能终端为载体,将移动互联网技术与小区金融服务相结合,不仅具备消费贷款申请、实时授信额度评分等功能,而且以智能终端为平台,提供消费贷款业务的集中营销、销售管理、产品培训以及学习提升等支持服务。

尽管民生银行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布局消费金融服务领域的初期并不追求规模。但显然,借助互联网金融,不仅极大降低了业务运作成本,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使消费信贷规模在短短时间内上了一个重要平台。

新模式玩转消费信贷

“从银行经营角度讲,面对一个消费信贷客户,如果不能获得其完整价值,而仅仅做一笔业务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尽管目前消费信贷规模已上千亿,但林云山更看重这一过程中做法和模式的可持续性。

据了解,民生银行在流程、做法以及审批渠道上所做的尝试,既包括纯线上业务,也包括线下业务。前者成本低,主要通过大数据批量处理做单一业务。后者成本高,则更多考虑为客户提供综合服务。如消贷自助支付,即消费者在申请贷款额度时,可以签约“消贷自助支付”功能,将贷款额度与放款的借记卡进行绑定,在持卡交易时就能联动触发单笔贷款发放。这一“贷款额度+借记卡+多渠道自助放款”模式,实现了消费者在交易场景就能支用贷款,简化了放款申请操作,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用款体验。此外,还基于个人所得税、社保缴费、公积金缴存、电话费、银联交易数据、日常水电缴费等大数据信息,研发了个人消费信贷申请、审批流程及相关产品。

“2015年,消费信贷市场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但也会出现更多更新的市场机会。”林云山表示,还将继续探索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方向,重点在产品升级、流程优化、系统开发、客户分层、风险管理等加大力度,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