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沪港通扩容,市场预期将新增ETF成投资范围。罗兵咸永道香港合伙人及亚洲ETF业务主管徐玉红就预料,参照强积金、其他地区的基金护照制度,当局未必会纳入投资范围内,让本地上市的实物ETF先行。

保护投资者 初期取态或较保守

徐玉红称,虽然未知沪港通、深港通扩容时的实际规则,但相信当局以保护两地投资者为主要考虑,起初取态或较保守,“在香港想买强积金,都不会让非实物投资,当局比较重视是投资者保障,初期会让较低风险和类型的产品,运作畅顺后才加入风险高一点的产品。”

ETF(exchange-traded funds,交易所买卖基金)均以复制指数为投资目标,属被动管理基金,因此收费普遍较传统基金为低。实物ETF投资方式,是直接投资指数成分股、资产来追踪指数;非实物ETF就会投资衍生产品,以复制指数表现。香港目前逾120只ETF中,78只属于实物ETF,如盈富基金(02800)、南方A50(02822)(实物ETF),非实物ETF中以安硕A50(02823)(非实物ETF)交投较活跃。

东盟“基金护照” 未纳合成ETF

徐玉红指出,亚太区内东盟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去年实施“基金护照(Fund Passport)”,都是只容许实物ETF申请跨境销售,未容许合成ETF申请。她续指,虽然沪港通开通以来,ETF未列在投资范围内,但认为随内地投资者对港股兴趣增加,未来也会有利他们参与香港ETF市场。

香港ETF资产净值403亿美元(约3,143亿港元),规模在亚太区内仅次于日本,徐玉红认为,相对于全球ETF发展,香港以至亚太仍在较初始阶段,尤其需要加强分销渠道、投资者教育。

徐玉红指出,香港基金销售主要循银行等传统渠道,ETF不像互惠基金设有佣金分成,“有时银行职员也未必想推销ETF”,而近日已见香港有首个类似平台,相信网上销售将成为未来销售的大趋势。

相关:

2014年沪港通资金“北上”为主 净流入99亿美元

国际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14年中国跨境资金流动监测报告》,其中在证券投资分析中表示,沪港通机制资金流动“北上”为主,截至2014年12月底,跨境资金通过该项机制自香港净流入至内地约99亿美元,其中通过“沪股通”资金从香港流入内地114亿美元,通过“港股通”从内地流出至香港15亿美元。

由于“沪港通”交易机制相对灵活,且成本较低,导致部分境外投资者从RQFII撤出资金,转向通过沪港通投资A股。

长线欧洲基金3.7万亿美元 有望大幅加仓沪港通

“目前绝大多数的卢森堡注册的基金均表示出强烈的兴趣,希望参与,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股票产权、交收清算安排等障碍,因为沪港通原本就不是按照欧洲监管机构的期望来设计的,从而导致双方出现一些系统对接上的差异。”卢森堡基金行业协会(ALFI)主席Marc Saluzzi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相关图集】玩转沪港通:除了50万 还需要知道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