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科技讯 3月9日消息,易车(NYSE:BITA)今天发布了其截至2014年12月31日的2014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

2014 财年第四季度和全年业绩亮点

201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为人民币9.75亿元(约1.57亿美元),同比增长101.7%。2014财年营业收入为人民币24.60亿元(约3.96亿美元),同比增长70.8%。

2014年第四季度毛利润为人民币6.68亿元(约1.08亿美元),同比增长74.5%。2014财年毛利润为人民币18.60亿元(约3.00亿美元),同比增长68.6%。

2014年第四季度运营利润为人民币1.95亿元(约3,140万美元),同比增长87.5%。2014财年运营利润为人民币5.38亿元(约8,670万美元),同比增长114.5%。

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2014年第四季度IFRS净利润为人民币1.50亿元(约2,420万美元),同比增长60.6%。2014财年IFRS净利润为人民币4.89亿元(约7,880万美元),同比增长102.8%。

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GAAP)计,2014年第四季度净利润为人民币1.97亿元(约3,180万美元),同比增长91.1%。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GAAP)计,2014财年净利润为人民币5.11亿元(约8,230万美元),同比增长94.1%。

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GAAP)计,2014年第四季度基本和稀释后每美国存托股份收益分别约为人民币4.50元(约0.73美元)和人民币4.25元(约0.68美元)。不按国际财务报告准则(Non-GAAP)计,2014财年基本和稀释后每美国存托股份收益分别约为人民币11.96元(约1.93美元)和人民币11.21元(约1.81美元)。

易车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斌表示:“很高兴向各位公布,易车第四季度的业绩表现强劲,营收和 Non-GAAP 净利润同比增长分别达到101.7% 和91.1%。2014年全年,我们也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全年营收和 Non -GAAP 净利润分别增长70.8%和94.1%。”

“2014年我们在购车用户和汽车行业客户中的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易湃平台为经销商客户带去超过6,000万个销售线索,其中来自移动端的比例持续提升。我们按成交付费的新产品和服务得到了非常积极的市场反馈,在2014年第四季度,通过惠买车(huimaiche.com)和易车商城(yichemall.com)的线上线下服务平台完成成交的车辆持续增长。”

“2015年将是易车为长期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已经在2月份完成了与京东和腾讯的合作交易,我们相信依托三方的优势资源,易车将构建中国领先的新车和二手车交易 及 相关增值服务的生态系统,为汽车用户提供更好的购车体验。”

“具体来说,2015年我们将围绕三大核心发展策略进行投入。第一,继续在易湃平台上拓展多样化的增值产品和服务,重点是按成交付费、汽车金融和客户关系管理服务。第二,围绕用户购车体验,大力推进线上线下服务体系的投入与建设。第三,继续进行易车品牌建设,特别是移动端的产品和服务的推广。我们相信这些投入将进一步巩固我们的行业领先地位。”

易车公司首席财务官张序安表示:“得益于易车核心发展策略的有效执行,2014年第四季度和全年的营收和 Non-GAAP 净利润获得强劲增长。2015年,我们将继续保持各业务板块强劲的营收成长,与此同时,我们将继续加大投入,进一步扩展按成交付费和移动端的产品和服务。我们相信这将推动易车长期的稳定发展。”

“为了更好地体现易车的业务结构,从2015年第一季度起,我们的财务报告将按如下三个业务板块发布,即广告业务、易湃平台业务以及数字营销服务业务。来自于易车二手车的营收将会反映在相对应的业务板块中。”

最新业务进展

以2014年12月31日为准,公司共计发行45,575,745股普通股,其中已发行及流通的美国存托股份为31,888,244股。每股美国存托股份相当于公司一股普通股。2014年第四季度,基本和稀释后每美国存托股份收益的计算采用的加权平均股数分别是42,257,709和44,717,450。2014财年,基本和稀释后每美国存托股份收益的计算采用的加权平均股数分别是41,762,778和44,576,182。

2015财年第一季度业绩预期

易车公司目前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营业收入介于人民币6.30亿元(约1.02亿美元)和人民币6.50亿元(约1.05亿美元)之间,同比增长约为78.2%至83.9%。易车公司目前预计2015年第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 Non-GAAP 净损益约在净亏损人民币500万元(约80万美元)至净利润 人民币 500万元(约80万美元)之间。

此预期综合考虑了易车公司业务的季节性因素并且排除了汇率可能带来的影响,同时反映了管理层目前初步的看法,可能发生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