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数据显示,CPI环比上涨1.2%,同比上涨1.4%;PPI环比下降0.7%,同比下降4.8%。

2015年2月份CPI总水平同比上涨1.4%。其中,城市上涨1.5%,农村上涨1.2%;食品价格上涨2.4%,非食品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上涨1.1%,服务价格上涨2.2%。1-2月平均,CPI总水平比去年同期上涨1.1%。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袁钢明表示,2月份节假日是使CPI环比和同比上涨的主要原因,整体来看,通缩压力仍将延续。

袁钢明分析称,从数据上看,2月份CPI食品价格同比上涨2.4%,非食品同比价格上涨0.9%;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1.1%,服务价格同比上涨2.2%。由于春节期间居民对食品和消费等方面的需求会较平时有所扩大,因此,2月份的CPI会略微上涨。

“不过,这并不表明中国通缩压力有所缓解。”袁钢明认为,从1月份CPI数据上看,已经出现明显价格下降变化,通缩压力显现。加之,2月份CPI上涨幅度非常有限,所以目前还不能简单的认为物价下降水平已经有所减缓。

“更重要的是CPI中的非食品价格上涨跌至0.9%,这意味着已经进入通缩区间。”袁钢明解释称,理论上应该是价格出现在负数区间才属通缩,不过,在有趋势性观察区间内,价格上涨在1%以下,就可以判定具有通缩压力。春节过后,通缩可能成为常态,政府应该关注通缩风险。

2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8%,环比下降0.7%。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5.9%,环比下降1.0%。对于PPI的下降,袁钢明认为,由于春节期间生产活动的停止,PPI出现下降属正常现象。(网易财经 汪青)

作者:汪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