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与快的合并、赶集与58同城合并,时下的资本市场又进入到了一场产业并购与整合的浪潮中。境外市场如此,A股市场亦然。
  作为资本市场纵横捭阖的老兵,VC/PE们显然不会缺席这场盛宴。不过,对于如火如荼的并购热到底从哪里来,要走向何方,他们似乎有不同的看法。
  当前的借壳是真并购吗
  随着“上市公司+PE”模式的盛行,并购热在A股市场一度开出了绚丽的花朵。不少上市公司通过收购将互联网、TMT等热门概念装进来,轻松实现十几个甚至二十个涨停板的狂欢。不过,这是真正的并购吗?
  “我们原先投资了一些电商公司,本来是为海外市场准备的。春节之后,很多A股上市公司知晓了这些项目,他们表示 或者让我们投资或者让我们并购吧 。”身处其中的嘉御基金董事长卫哲同样经历了这样的市场热潮。
  但问题是,为什么和凭什么要卖?卫哲表示,来找他谈的有做汽车线下4S店的公司,但更多的是房地产公司。不过,对方谈的既不是汽车加互联网能不能产生协同效应,也不是如何通过线上、线下结合产生新的价值。他们关心的只是互联网。
  “任何并或者购一定要达到 1+1>2 才有意义,等于2都没有意思,但我很少看到有并或者购的行为,更多的只是资本市场单纯在讲故事。”卫哲坦言,从目前市场已经披露的并购看,这些老板基本上买的都是朝阳行业里面的夕阳企业——因为只有夕阳企业才愿意委身,尽快变现。
  以互联网为例。目前互联网还处在应该把自己的利润大幅度用于再投资、再扩张,抢占消费者入口的关键节点上。“很多互联网广告公司今天是有利润的,但他把利润交给你,两三年以后就失去了抢占下一个互联网高地的机会,也就变得没有希望了。”卫哲表示,很多A股公司还在用传统的投资方法来投资互联网公司,用传统的对赌形式来给互联网公司加上手铐。这样的并购是不应该被看好的——既不看好被收购方,也不看好收购方。
  “但是现在处于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窗口期,不过估计这个窗口期很快就会过去。”卫哲表示。他认为,随着注册制、新三板市场的不断完善,稍微优秀一点的公司便不会再情愿委身A股现在的公司。投资者需要谨慎的是,是投风口上的猪,还是把自己变成了那头猪。
  并购潮能走远吗
  事实上,并购在用美元投资的境外项目中也在不断发生。“在类似滴滴与快的、58与赶集这样的一些并购中,两家在同一方向上竞争非常惨烈的公司,通过这样业务合作,实现 1+1>2 的结果,这是非常合理的情况。”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合伙人计越认为。
  但在目前更广泛的意义上,国内市场的并购热却主要来源于双方市值的不对等。国内资本市场的一些上市公司原来比如40倍至50倍左右的PE(市盈率),买一个游戏公司是10倍至15倍的PE,并购后原来的公司一般会报收几个涨停板。而一个涨停板就可以把付出的并购钱涨回来了,并购就等于一笔不用花钱的交易。
  “这个事干嘛不做呢?辛辛苦苦做一年的运营还不如一天一个涨停板。”计越表示,在目前国内很多公司一年的利润还不足10%,很多传统行业竞争已经非常激烈,收购就成为在逻辑上讲应该做的买卖。
  如果说目前的上市公司并购潮在中国进入到了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窗口期,对VC/PE们来说,重要的可能已不再是事实本身,而是这个窗口期会持续多长时间。
  “(上市公司并购)确实是具备中国特色的二级市场机会,我觉得是的确有窗口期,关键无非是窗口期的长和短,是半年还是一年。如果说基金采用的是偏二级市场的运作模式,那么对这种机会当然要具备充分的敏感度才能把握住。”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陈浩如是表示,但是作为专注所投企业长远发展考虑的风投,这种机会事实上距离会相对比较远。
  陈浩认为造成上市公司并购潮的原因主要是资本市场本身的高估值。上市公司要维持高估值,就倾向于拼命去买一些收入、买一些利润;且不论现在用很少量的市值就能买到一些有利润贡献的公司。
  “尽管当前的上市门槛还是很高,但必然还是有些优秀的公司不会仅仅为了实现退出,就寻求把自己卖给一个不怎么样的上市公司。”陈浩表示,总体来看,这个带有窗口期的机会,不应该成为中国资本市场长期并购风潮的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