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底保监会披露的一季度保费数据显示,外资险企无论在市场份额还是同比增速上都大超往年。不过市场份额的上升难掩外资险企令人堪忧的经营状况。

《中国经营报》记者统计发现,62家财险公司中,有21家出现亏损,亏损金额共计16.3亿元,其中外资公司占到13家,占比为62%。而亏损额最高的财险公司为2003年成立的利宝互助,亏损金额1.76亿元,占财险公司亏损总额的11%。

尽管外资险企在中国的盈利情况堪忧,但随着国内保险监管政策逐步放宽,外资险企的操作空间也进一步加大,去年以来保险市场的利好消息也让外资险企看到希望。

13家外资财险亏损近8亿元

根据保监会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外资险企的市场份额、同比增速均创2012年同期以来新高。寿险方面,2015年一季度外资寿险市场份额达5.4%,同比增长77.4%;2012年至2014年同期市场份额为3.3%、4.2%、3.7%,这三年增速分别为-2.74%、31%、28.6%。

财险方面,2015年一季度外资财险市场份额为1.94%,同比增长94.87%;2012年至2014年同期分别为1.16%、1.05%、1.13%,这三年增速分别为24.2%、5.76%、25.6%。

“外资市场份额增加与外资市场主体增加,以及一些政策放开比如商业车险对外资放开有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资财险公司资深人士表示。

尽管市场份额创新高,但外资险企并不敢掉以轻心,尤其是财险公司,部分外资险企的盈利状况仍不佳。 记者统计2014年财险公司数据发现,68家财险公司中,正常营业并公布年报的财险公司共有62家,其中41家盈利,21家亏损(含13家外资公司),盈利排名前二十位没有外资财险公司身影。22家外资财险公司中13家出现亏损,亏损总额在8亿元左右,大多外资公司徘徊在亏损与微利之间。

在持续盈利的30家财险公司中,仅劳合社、乐爱金、东京海上、三井住友、中医财险、安盛天平、三星财险等7家外资财险公司,其中东京海上盈利最高为4816万元;而16家连续亏损财险公司中,10家为外资财险公司,其中亏损额度较高的三家为利宝互助1.76亿元、安联财险1.5亿元、富邦财险1.2亿元。

此外,2014年有11家财险公司扭亏为盈,而外资公司仅占2席,分别为史带财险盈利3486万元、日本财险盈利2641万元;有5家公司是盈利转为亏损,其中三家为外资:中航安盟亏损1.2亿元、太阳联合亏损3182万元、美亚财险171万元。

“财险公司盈利周期一般是5至8年,因具体企业情况不同盈利周期略有差异。”某财险公司人士分析,在亏损财险公司中,成立于2007年之前的公司有6家,中资公司仅渤海财险一家,而外资公司则有5家,分别为:现代财险、丘博保险、苏黎世、利宝互助和安联保险。

上述外资财险人士告诉记者:“2012年交强险业务对外资放开,外资财险公司车险的摊子刚铺开,正是大投入砸钱的时候,出现大范围亏损是正常现象。”

“车险市场已经被几家财险公司抢占,中途进入只能拼成本,给客户更多的优惠,这就意味着同样的业务,新进入者要付出更多的成本。”阳光财险一位高管表示。

记者统计发现,外资财险公司中除安盛天平、史带财险、国泰财险、利宝互助及富邦财险主营车险业务外,其他大多主营企财险,而企财险去年承保亏损情况不亚于车险业务,这或许也是外资财险亏损的原因之一。

外资股权变动频繁

尽管今年一季度外资险企保费市场份额有所提升,但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多年,盈利堪忧的状况短期内仍难改变。政策限制、市场竞争加剧、中外股东分歧等仍是影响外资在华快速增长的主要因素。在盈利压力之下,外资险企股权频繁变动现象并不鲜见。

2014年盈利转为亏损的太阳联合财险即是其中一家。近日,保监会正式批准瑞再集团全盘接管英国RSA保险集团旗下的太阳联合财险,转让后,公司更名“瑞再企商保险”,太阳联合财险原外资公司外方股东则退出中国。与此同时,瑞再有了自己的直保公司。

“我们目前不具备做车险的条件,而且新的股东瑞再也不打算做车险业务。”一位瑞再企商保险内部人士向记者透露。

公开资料显示,英国RSA保险1992年入华设立办事处,2007年“分改子”获批并于次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太阳联合财险。公司成立之时曾表示在中国主要省市成立分公司以建立全国性经营网络。但目前其仅有北京、江苏两家分公司,上海为总部所在地。公司尚未实现持续盈利,累计亏损近6000万元。年报披露其主营责任险、企财险、货运等险种,责任险与企财险或是其未来主攻方向。

“还有些行政审批程序没有走完,现在不方便透露更多细节。”瑞再表示,因为尚未走完工商登记信息变更等程序,双方股东尚未实现交接。

对于一家长期难以盈利的外资保险公司而言,换一家更了解中国市场的股东未必不是好事。而对于合资公司而言,50%∶50%的对等股权结构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公司的控制权配置及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并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公司治理的效率。

中法人寿股权转让近日终于落定。4月23日,保监会批复,中国邮政集团将其持有的50%股权分别转让给鸿商集团和北京人济九鼎资产(各25%);法国国家人寿将其25%股权转让给鸿商集团。股份转让后,中法人寿股东变为:鸿商集团持股50%,人济九鼎持股25%,法国国家人寿持股25%。

至此,中法人寿终于为纠结的发展历程画上句号。事实上,中法人寿最初被看做强强联合的产物,但话语权对等引来的结果则可能是两败俱伤。2009年中国邮政设立全资子公司——中邮人寿,之后中法人寿业绩便江河日下。

“对等话语权的公司在决策上非常容易出现矛盾,僵持之下公司仅有的发展机遇就被错过了。”一家外资险企人士对记者表示。

不过,市场人士多认为,目前国内市场对外资公司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更为明显。全球性服务及咨询机构安永去年发布的《外资保险公司在中国的未来发展方向(2014)》报告显示,对外资保险公司来说,监管环境日益宽松给外资公司更大发展空间。寿险方面,数字化营销渠道受追捧给份额不高的外资险企带来新的机会,而中国人口老龄化及政府在健康养老方面的积极政策也推动投资、健康和养老保险等众多产品发展,这正是外资寿险公司擅长的领域;对外资财险公司,具体来说,车险市场逐步放宽将长期给外资公司以利好,另外,随着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放宽保险行业的兼并和收购规定,为全球保险公司业务扩张提供机会,这也意味着外资在中国将有更大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