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5月10日讯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5.1%;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至2.25%,同时结合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将金融机构存款利率浮动区间的上限由存款基准利率的1.3倍调整为1.5倍;其他各档次贷款及存款基准利率、个人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应调整。

对于此次降息,广发固收团队点评如下:

1、货币宽松对冲经济下行风险。三期叠加阶段,资源禀赋约束加上地方财政收缩,我国经济增速持续下行。宏观高杠杆下,经济失速的风险正在逐步积累。央行货币政策明确提出,高债务规模下,宏观经济存在内在收缩的趋势,同时明确了物价水平维持低位的判断。缓解债务压力,调整通胀预期,均需要央行进行适度的宽松操作。去年11月以来,央行已经进行3次降息、2次降准。但从信贷定价看,政策效果并不明显。因此,进一步宽松货币也是稳定经济预期、控制宏观风险的重要手段。

2、稳增长并非不要调结构。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三者相辅相成、互为支撑。经济增长本身就为改革和转型赢得空间,而转型改革也为经济增长带来制度红利。降息同时继续扩大存款利率上浮空间,同样是推动利率市场化的表现。经济运行存在强大的路径依赖,短期内经济转型和增长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经济下行压力之下,更加强调稳增长的重要性,本身也是在维持经济运行的内外部平衡。

3、经济趋稳是最理想的结果。资源约束、财政收缩是本轮经济下行的主要动力。货币宽松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宏观债务负担,从而让宏观马车轻装上阵。然而,地方财政受控背景下,货币宽松向实体增长的传导路径需要通过资产价格绕道。在经济下行过程中,催生资产泡沫本身就是一件冒险的事情,因此流动性的阀门仍然要有所克制,以稳定经济为准绳。

4、QE非必需,改革仍要持续。地方政府债供给压力下,央行宽松操作将进一步推升QE预期,货币政策报告明确提出量化宽松非必须。前期研究指出,地方债务置换未有明确的流动性消耗,核心矛盾在于资产收益率和银行要求收益率不匹配。因此,央行QE是事倍功半的政策选择,而转型改革,释放制度红利将有助于缓解供给压力。

5、债市仍处震荡市,后续关注宽松预期的拐点。稳增长要求推升货币宽松预期,驱动债券市场自4月中旬走牛,这一市场格局完全符合前期观点。改革转型仍然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继续维持债券震荡市的看法。后续时刻关注经济企稳信号,房地产是最敏感的领域。一旦经济趋于稳定,稳增长需求将下行,从而推动货币宽松预期回归,债券市场将再次经历一波调整。(黄鑫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