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6月30日讯 作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存贷比在长达20年左右的时间里履行着监管使命。随着存贷比由监管指标向参考指标的转变,迎来自主权的银行体系也将发生改变。据银行业内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存贷比的监管属性取消后,具体的影响和变化尚未表现出来,不过对于一些激进的银行而言,还是会有明显的效果。

存贷比取消 激进银行利好更明显

废除存贷比一事近日终于迎来重大进展。6月2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商业银行法修正案(草案)》,借鉴国际经验删除了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比例不得超过75%的规定,将存贷比由法定监管指标转为流动性监测指标。

事实上早在2013年,银监会就提出将不断完善存贷比监管考核办法。时至今日,存贷比作为商业银行重要的监管指标已经运行长达20年。994年存贷比指标在部分股份制银行中推行的资产负债管理试点提出,并于1995年被正式写入《商业银行法》,正式成为商业银行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

随后,在长达20年左右的时间里,存贷比指标经历过几次重大调整。其中,2011年存贷比指标被改为日均数监管,2014年监管机构又调整了存贷比指标口径,增加分子端的贷款扣减项,扩大分母端的存款计入项。

多名银行业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存贷比的取消是还权给商业银行,有助于降低银行的负债成本,并且对于商业银行而言,获取资金和负债安排相对灵活,使信贷市场跟货币市场的资金能够更加有效地沟通。

“那么对于中小银行来说,本来存贷比是偏紧的,取消了这个之后存贷比稍微高一点问题也不大,获得资金的成本也比较低。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有助于提升这些银行的信贷投放能力,由于中小银行通常服务的是中小企业比较多,所以它的信贷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解决民营、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对于解决这个问题也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向网易财经表示。

一位地方银行人士向网易财经指出,存贷比由监管指标向参考指标转变后,具体到银行身上的影响短期内不会那么明显,但是对于一些比较激进的银行影响还是比较大。目前大行的指标一般在70%-75%之间,一些比较激进的股份制银行在有存贷比制约的情况下,就会导致季末、月末的紧张因素,“像大行一般在月中会突破指标,而在月底就会冲指标。”

“因为现在经济下行,传统贷款本来就放不出去,额度用不满,短期影响不大,”某银行金融市场部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长期影响则要看经济扩张的程度,取消存贷比以后,存款和贷款全部打满至1:1的比例后,贷款规模可以增加几十万亿。

揽储大战将烟消云散?

盘踞多年的存贷比监管指标一直是银行季末揽储大战的重要驱动因素,随着存贷比75%监管红线的取消,存款大战的硝烟是否也将烟消云散?有银行人士向网易财经表示,月末、季末揽储大战的导向不在于争夺存款,而在于如何将手中的存款留住。

“央行多次降息降准的背景下,M2却出现下降,实际上表现出金融活跃程度是在下降的,货币乘数下降的同时,整个存款是下降的”,上述人士称,在当前存款规模萎缩的情况下,能不能保持住现有存款规模对于银行而言是很重要的。

事实上,目前除了贷存比以外,还有多个流动性监测指标。包括流动性比例、流动性覆盖率以及净稳定。有分析称,这几大流动性监测指标更加注重存贷款的质量。未来银行虽然会继续揽储,但会更偏向期限更长,并且更为稳定的存款,也会间接降低债市的波动。

东莞银行金融市场部分析师陈龙向网易财经指出,早在今年年初就预期存贷比今年肯定会放开,因为存贷比已经不适合当前的市场环境,搞存贷比限制导致银行冲规模,拉存款才能有资金放新的贷款,这样使得银行变成巨无霸。

“国外的银行的做法是往创新方向发展,包括发展中间业务等等,不会一味的纯粹去冲规模,”陈龙称,取消存贷比以后,银行可以更多的去做创新型业务,对于监管的风险也不大,不会突破100%。

分析人士指出,废除存贷比可理顺各种业务关系,遏制拉存款、走通道的乱象,提升货币政策效果,包括M2总量控制和存款准备金调整也更加顺畅。

“ 存贷比取消后银行在监管的市场化步伐又向前迈进了一步,而下一个需要攻坚的则是信贷额度,如果信贷额度和存贷比均取消以后,银行仅靠资本充足率、流动性监管等指标控制经营,届时货币市场和信贷市场将更加通常,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将大大提高。” (网易财经 胡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