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7月2日讯 今日 早间财经要闻 如下:

证券日报:

下半年人民币汇率略有贬值压力 但风险总体可控

今年上半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呈现倒“V”字型走势,即期汇率也基本跟随中间价,呈现出先贬后升再盘整的态势。一季度,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波动较大。二季度汇率则扭转跌势,开始翻红且频频上涨,值得注意的是,自4月份开始进入盘整期。6月份人民币即期汇率微幅下跌0.04%,2015年以来累计升值0.05%。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1136,6月份升值0.1%,半年累计升值0.09%。

民生证券研究院固定收益组负责人李奇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人民币先贬后稳,初期因美元不断升值,国内经济下行产生资本外流压力,外汇占款持续负增长,人民币贬值压力较大,但随着稳增长力度加大,股市不断上涨,人民币汇率保持了窄幅波动。

6月份制造业PMI50.2% 连续四个月高于临界值

非制造业PMI53.8%,较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表明市场需求改善,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7月1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6月份制造业和非制造业PMI数据。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PMI为50.2%,连续4个月微高于临界点,扩张幅度变化不大。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3.8%,比上月上升0.6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改善,表明非制造业总体稳中有进,扩张步伐有所加快。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表示,本月制造业PMI增长总体平稳,生产指数为52.9%,与上月持平,该指数二季度总体水平高于一季度。此外,调查结果显示,反映资金紧张、市场需求减少的企业比例有所增加,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尚未得到有效缓解。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务院力推政府和社会信息共享 将依据大数据

中国政府网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运用大数据加强对市场主体服务和监管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其主要目的是充分运用大数据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加强对市场主体的服务和监管,推进简政放权和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意见》中提出“推进政府和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强调要进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力度、大力推进市场主体信息启示、推进政府内部信息交换共享和推进全社会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

同时还公布了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分工及进度安排表,其中包括2017年12月底前出台电子政务相关法律法规,2020年前基本建成国家电子政务网络等重要任务。

世行预计今年中国GDP增速7.1% 或成立金融改革委

7月1日世行发布的中国经济简报显示,201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计为7.1%,比一季度略高0.1个百分点。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司克礼表示,今年中国经济增速相比去年的7.4%有所放缓,这是一件好事。这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逐渐转型,从以制造业为主转向服务业为主,从高投资增速拉动,转为以消费、出口等共同拉动。

他认为,经济增速目前尽管放慢,但是仍不能大水漫灌地放松货币,单纯地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因为这只会使得大量的资金流向资产泡沫的行业。

“资金应该更多地转向中小企业,或者能提高生产力的企业。”他在7月1日中国经济季报发布会上说。

第一财经日报:

深圳商事登记制度改革:十分钟注册 45天注销

国务院发布了《国务院关于促进市场公平竞争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的若干意见》,要求试行对个体工商户、未开业企业以及无债权债务企业试行简易注销程序。

深圳市企业注册局局长钟文说,要注销的企业在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发布注销公告45天,若相关利害关系人未提出异议,公告结束后企业自行注销。若企业简易注销后,发现仍存在债权债务或其他纠纷,将恢复企业主体资格,并被拉入信用黑名单。

未来,除了一些未开业企业或由于经营不善等原因想退出市场的企业可以轻易注销之外,“僵尸企业名称”的现象也将不再出现。

中国证券报:

上半年基建项目投资规模超8000亿元

国家发改委7月1日批复了两个机场项目,即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三期扩建工程和广西桂林机场航站楼及站坪配套设施扩建工程,两项目总投资230.26亿元。据统计,今年上半年,国家发改委批复(公布)的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建设等大型基建项目投资规模已超8000亿元。

自2014年四季度基建项目获批大幅增加之后,发改委在经济增长普遍疲弱的形势下继续快速批准更多大型基建项目。

华夏时报:

地方政府有钱不花却举债 万亿存量资金盘活启动

财政存量资金积累的一个指标是国库存款,央行数据显示,5月份国库存款数量达到3.93万亿,较上月增长3852亿。

审计署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年底,抽查的22个中央部门有存量资金1495.08亿元,18个省本级财政有存量资金1.19万亿元。这也基本符合全国财政存量资金超3万亿的判断。

审计署财政审计司负责人答记者问时表示,从审计情况看,一方面一些领域和地区的财政存量资金较多,另一方面民生等重点领域投入不足,一些地方不得不依靠举债投入,反映出财政支出结构不尽合理,财政资金统筹力度不够。

“互联网+”诞生消费养老模式 养老隐现第四支柱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经越来越严重,国家养老金一直面临着巨大的支付压力。能不能有一种新的模式,在减轻传统储蓄养老压力的基础上,又能拉动消费,这是我过去五年中一直思考的问题。随着去年互联网+战略成为中国力推的振兴经济的助推器,这种想法终于可以在移动互联领域落地。也就是通过互联网消费养老模式,使其成为中国养老体系中的第四大支柱。”在6月28日上海举行的一场由上海德浓科技与天弘基金主办的名为“小确幸”APP新闻发布会上,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杨燕绥接受本报专访时透露。

据了解,这一互联网消费养老模式将消费与养老直接挂钩,其核心是消费者通过消费,商家给予消费者一定的养老金回馈,而回馈的这部分现金由专业的机构进行投资增值,仿照现行的养老模式,等到消费者年满60岁时作为养老金返还给客户。

每日经济新闻:

6月PMI与上月持平 连续4个月微高于临界点

国家统计局和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CFLP)联合公布的数据显示,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0.2%,与上月持平,高于临界点。同时公布的6月汇丰PMI终值为49.4,高于5月终值49.2,较预期值49.6有所下滑。

CFLP分析师陈中涛表示,结合分项指数来看,当前企业采购备货活动保持积极、生产形势平稳回升,大中型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经济运行平稳。但由于市场需求回升偏弱,企业压力较大,经济下行压力仍不容忽视。

暖流资产权益部研究总监鲁强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当前宏观经济出现企稳迹象,但仍不稳固,需求不佳与工业通缩形成负反馈,实现年度经济目标仍有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