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专员办工作全面嵌入财政主体业务的不断推进,广东专员办上扣部党组要求、下贴驻地一线实际,引导宣传学习、明确职责分工、规范管理程序、转变工作方式、搭建信息化平台,统筹推进,做实财政预算监管工作。

一、宣传引领转观念,学习助推转角色。一是筑牢财政预算监管工作理论基础。通过OA文件推送、编印学习手册、购发相关书籍,系统学习财政预算监管工作视频会、部门预算编制工作动员会上的讲话精神,吃透财预〔2014〕352号、财办〔2014〕47号、财办预〔2014〕64号等指导性文件,熟练掌握并运用新预算法。二是有的放矢转角色。在适应新常态的过程中,不断自省、调整,适时召开工作转型推进研讨会,系统梳理出某些同志在工作中存在的六大不适应性,督促全办干部切实从学习文件、钻研业务、转变思维、思考动笔等八方面入手,查找不足、明确方向。三是加大外宣汇聚转型助力。通过就工作转型向广东省委省政府作专题汇报、召开省财政厅和地市财政部门联席会议、组织全省财政预算监管工作会议,建立财政预算监管联合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获得了驻地各单位的支持、理解与配合。

二、明确职责分工,规范管理程序。一是调整处室职能。按照专员办内设机构调整的新要求,配合2015年度财政预算监管工作重点,推动全办干部交流工作,进行岗位调整和处室职能分工。并根据财政部内业务司局分处室职责和业务情况,要求各业务处室主动走访、电话对接相关司局、处室,上报我办调整后处室负责人及联络人一览表,及时承接、反馈部门司授权的监管事项,建立顺畅、高效的沟通联系机制。二是健全内控机制。按照定岗定责、流程控制、细化风险、控制节点、加强监督、强化问责的要求,完善我办内控制度体系和组织管理架构设计。历时半年、数易其稿,制定48个二、三级操作规程,涵盖全办所有的业务运行和内部管理,得到部内控办的肯定。

三、探索转变工作方式,切实发挥预算监管作用。一是加强过程控制,积极推进预算管理。借助中央驻粤预算单位资料报送机制,及时更新各单位人员编制数、职工实际人数、收入构成、支出明细、汽车房屋资产及总资产等预算监管相关信息,加大预算编制与执行的分析、核查并继续做好银行账户日常监管和中央集中支付资金审核,为科学开展2016年部门预算“一上”审核夯实基础。二是把握审核重点,做好中央财政转移支付资金管理。围绕专项资金申报资料真实性和专项资金管理政策有效性,重点开展中央财政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科技馆免费开放经费中央补助资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新型农村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中央财政补助资金等涉及民生热点的审核工作,并加强财政法规政策的宣传,对剔除的预算逐一作出政策依据、历史数据、剔除理由等方面的详细说明,既保证了中央财政支持政策的有效落实,又较好地避免了资金闲置浪费。三是关注政策执行,加强课题调研。在开展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跟踪财税体制和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热点问题,关注涉及民生的重大财税政策和重点支出执行,启动国有资本收益、粮食储备政策、政府债务金融风险、地方财政部门存量资金情况、地方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情况等7项调研,提出改进和完善相关政策制度和资金分配办法的意见建议。

四、推动信息系统建设,搭建监管交流平台。一是实现内部联网。在现有办公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财政预算监管业务应用,及时更新文书档案、审核审批、基础数据库、专项检查、督查督办、公务安排、资料共享等各个栏目,同时启用网络实时通讯工具,实现资料立等可查、文件在线传输、数据实时监控、工作网上督办。二是实现信息共享共用。利用中央基层单位报送的财政预算监管基础资料、各业务处室收集的审核和调研数据、结合银行账户管理信息系统和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充实完善数据库台账。三是实现动态监控。建立广东财政预算监管在线沟通传输平台,通过QQ、微信等载体,就中央驻粤二级预算单位的预算、资产、财务等相关问题进行实时交流、文件传送和数据交换,实现动态跟踪、发现疑点,及时预警、重点抽审。

(原标题:广东专员办:统筹推进做实财政预算监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