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阅读进入一座城市?一年一度的南国书香节仿佛一条捷径的入口。

当然,兴奋的外地游客可以通过显著地标迅速接近一个城市。出于时间与精力的双重限制,他们习惯迫不及待地以这样的方式感知一个城市的存在,但对那些试图触摸一个城市心脏的人来说,城市更多存在于一些不足为人道的细枝末节里。卡尔维诺在《看不见的城市》里写:“城市不会泄露自己的过去,只会把它像手纹一样藏起来,它被写在街巷的角落、窗格的护栏、楼梯的扶手、避雷的天线和旗杆上,每一道印记都是抓挠、剧挫、刻凿、猛击留下的痕迹。”

这正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莫泊桑为什么喜欢在埃菲尔铁塔上吃他的午餐—“这是巴黎唯一一处不是非得看见铁塔的地方。”

埃菲尔铁塔之于巴黎,大约正如今天的小蛮腰之于广州。

现代城市建筑的意义无疑被夸大了。罗兰·巴特早就预言过:“文学杀死建筑。”建筑是石头的写作,文学则是纸上的写作。在历史变迁的长河中,“石头的写作”往往灰飞烟灭踪迹全无或仅留残垣断壁供后人凭吊。最终验证城市存在的,是“纸上的写作”、是文本中的城市。

2015年8月,满城白色、粉色的鸡蛋花里,羊城古邑文化馆的《历代羊城八景》描绘千年羊城之美;广州地方文献精髓《广州大典》历经十年淬炼,始成一典;22家省内出版单位同台亮相,展现粤版风采;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主题展览;共赏岭南平面装帧艺术名家设计的最美封面……这是2015南国书香节暨羊城书展里的广州。

本次书香节开幕之前,时代周报推出这期“热身”特刊,设置了三个“路标”—编舟记:请广东省出版集团旗下各出版社的编辑推荐这一年来所编辑的优秀图书;翻书党:请广州土著或定居在广州的异乡人推荐这一年来阅读过的精彩图书;书店录:盘点广州特色书店,探讨实体书店的另一种生存可能。

按图索骥、对准“路标”买书相对安全,却难免有些无趣乏味。你还有其他选择:抛开这些路标,做一个本雅明所说的“漫游者”(flaneur)。

到达南国书香节现场之后,你完全可以像本雅明一样,漫无目的地从A馆踱步至B馆,从数字阅读专区闲逛到绘本阅读角落,从蔡澜、易中天、蒋方舟的场子转悠到吴晓波、周国平、敬一丹的天下……祝逛好,快乐的漫游者。

http://www.time-weekly.com/html/20150811/30859_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