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8月17日讯 今日早间财经要闻如下:

华尔街见闻:

IMF:中国负债率将在5年内升至250%

中国的政府债务问题备受全球关注。为了规避官方对借债设定的限制,地方政府堆积了庞大的表外债务。由于这些地方债的利率高于传统的市政债券利率,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发行变得举步维艰。为帮助地方政府减债,中央政府启动了债务置换项目,该项目允许地方政府将高利率地方政府融资平台(LGFV)债务置换为新发行的低利率地方政府发行债券(LGB)。

金融网站Zerohedge分析称,地方政府债券(LGB)的收益接近一般性政府债券的收益,这就意味着地方政府能够节省将近300到400个基准点。不过还存在一个问题:银行并不是那么热衷于把高收益资产置换为低收益资产。

在中国人民银行推出的债务置换方案下,新债券可被置换为现金,从而为实体经济再次提供贷款。可是这就将“去杠杆化”的努力转化成了一个“再杠杆化”项目。在该项目启动后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否定了此前的全盘努力,开始放松对政府融资平台债务(LGVF)的限制。

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立法

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积极推动全国碳市场立法 打好数据基础。

7月29日召开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涉及行政许可问题听证会”,涉及的新设行政许可,包括碳排放配额分配管理制度和碳交易核查机构资质认定两项。对于全国碳市场而言,推动国务院《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的出台是最为核心的工作,也是第三方核查、配额分配等重要工作开展的基础。

全国碳市场立法工作又有新进展。

日前,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网站发布新闻,表示于2015年7月29日组织召开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草案)》涉及行政许可问题听证会”,这是按照国务院关于新设行政许可的立法程序要求所召开的会议。

第一财经日报:

人民币企稳回升 新兴市场货币“余震”继续

在众多贬值的新兴市场货币中,马来西亚货币林吉特上周“脱颖而出”。8月14日,林吉特对美元一度暴跌逾1000点,最低触及4.1270,跌幅2.9%,继续刷新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以来新低。自2015年年初以来,林吉特已累计贬值17.2%。此外,当天马来西亚股市也大跌1.75%,创2012年6月以来新低,而该国股市已经连续第六天下跌。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民币连续三日累计超3%的贬值幅度,对于新兴市场货币、全球大宗商品市场,以及全球股债两市都带来明显波动。受人民币贬值预期影响,新兴市场股市、汇市均大幅下跌,其中新兴市场货币贬值趋势不断加剧。

上周,韩元一度下跌1.3%,创2011年以来新低;印尼盾下跌1.4%,创下20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新低;同时,俄罗斯卢布在上周也贬值约2.3%,成为贬值幅度最大的主要货币。今年第三季度以来,卢布已经贬值了15%,成为本季度表现最差的主要货币。

新兴市场股市同样出现全线下跌走势,其中跌幅最大的是印尼股市,大跌3.1%。中国香港、新加坡、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股市跌幅几乎都超过了1%。

中国证券报:

IMF称人民币汇率不再低估 中国经济增速可达6.8%

所谓“第四条约磋商”,是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中第四条“关于汇兑安排的义务”的规定,IMF每年与成员国进行的双边磋商。在这种磋商中,IMF会派团访问成员国搜集经济与金融信息,并与成员国政府官员就经济状况与政策进行讨论。IMF磋商团返回华盛顿总部后,会根据磋商内容向IMF执行董事会提交报告,作为执董会讨论成员国状况的基础参考资料。

“总的来说,在这份包括正文及附件在内长达123页的第四条约报告中,IMF对于我国近期在经济运行、宏观政策以及金融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展表示了充分的肯定。”光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在这样的基调之下,相信我国将在人民币纳入SDR等方面得到IMF的积极配合。”

徐高称,第四条约报告虽然在公众中知名度不高,但它的重要性不容低估。第四条约报告是IMF对各个成员国经济金融状况的主要评估报告,反映了IMF对成员国的看法,并很大程度上决定了IMF对各成员国的态度。因此,IMF刚刚发布的针对中国的第四条约报告值得我国重视。由于我国A股市场刚刚发生了较大震荡,人民币汇率改革也刚迈出重要一步,此时更需关注IMF第四条约报告所反映出的看法。

徐高认为,整体来看,在这份第四条约报告中,IMF对我国近期经济金融运行、宏观政策调控给出了较高评价。

每日经济新闻:

7月流动性减少7641亿 降准概率大增

据央行此前公告,7月当月央行中期借贷便利 (MLF)操作到期收回3845亿元,开展6个月期中期借贷便利操作投放2500亿元,期末中期借贷便利余额3800亿元,7月净收回1345亿元。而抵押补充贷款(PSL)和逆回购在7月加起来投放不足500亿元。

央行日前更新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显示,今年前6个月,“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一项余额规模波动不大,在7696亿元~7849亿元,而在7月突增至9696亿元左右,当月增加2000亿。在业内看来,这显然与7月的“A股保卫战”相关。央行在7月初通过新闻发言人表示,为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协助中国证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拆借、发行金融债券、抵押融资、借用再贷款等方式获得充足的流动性。

多位分析人士认为,上述增加的2000亿“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很可能就是央行对证金公司提供的贷款。

尽管如此,7月的M2指数依然冲高到13.3%的同比增速,央行称这一方面是由于M2货币乘数连续5个月上升,7月已经到达4.78;另一方面,由于我国资本市场出现波动,7月份货币政策和银行体系采取了一些临时性措施。

证券日报:

商务部:人民币正常调整 外贸影响不宜过分解读

16日从商务部官网获悉,商务部外贸司负责人就完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对外贸的影响发表了谈话。

该负责人强调,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价的完善,对不同企业影响是不同的。以出口为主的企业将相对从中受益,以进口为主的企业相应地提高了换汇成本,一些重资产、美元负债高的企业也将受到一定影响。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全球价值链背景下,由于跨区域上下游分工和产业内贸易的普遍存在,某一个经济体的币值变动及其对进出口影响,都将快速正向传导至其他链内经济体,货币贬值对出口的拉动效应会被分摊、弱化。从近期一些主要经济体货币贬值情况看,其对出口的拉动效应远小于贬值幅度。中国作为出口、进口大国,且加工贸易占相当比重,此次人民币汇率正常调整,对外贸的影响不宜过分解读。

该负责人指出,今年以来,我国外贸形势更加复杂严峻,下行压力加大。上半年,我国外贸出口增长0.9%,好于全球主要经济体和新兴市场国家。据WTO统计,前6个月,美国、日本、韩国、印度、南非、巴西出口分别下降5.2%、8.1%、5.1%、16%、6.4%、14.7%。7月份虽出现出口较大幅度下降,但剔除去年同期异常增长垫高基数的因素,仍处于正常波动范围。总体上看,我国出口结构调整趋势向好的势头没有改变,目前我国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的态势没有改变,当前我国外贸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根本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