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财经9月9日讯 2015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今日在大连召开,在《现代丝绸之路》主题论坛中,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吴心伯谈到,中国构造亚投行、丝路政策时,没有专门针对美国现有的政策和框架,我们是看到了很多亚洲国家在基建及融资方面的缺口。

以下为部分发言实录:

我们一直是在寻找更多机会进行在国外的投资,当中国经济进入到调整期,当中国需要更多减少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时就需要逐渐扩大国外的市场,另外,在中国目前还出现了生产过剩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已经有特别强大的高速公路网络,我们现在已经有非常好的建筑能力,当我们把这一切都做好时,很自然,眼光就转向了国外的一些新机会,所以就产生了“一带一路”这样的想法,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新的经济发展引擎。

当然,我们不能够只采取传统做法,不仅仅只去签定自由贸易协定,或者和其它国家简单签定投资协议,因为其它国家也在发展经济,所以我们也可以帮助他们,激励、刺激他们自己国家的发展,找到新的机会,所以我们在有“一带一路”的想法时,主要是想帮助他们能够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基础设施,如果这样的话,就可以创造出更多贸易和投资的机会,同时也为中国创造更多需求。

总得来说,如果从地缘政治的角度来说,中国能够进一步维持它在邻国的和平和稳定的话,首先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能够帮助当地经济的发展,这样才能维护和平与稳定,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意识到发展其实是最最关键的因素,可以进一步帮助这个地区发展。

我们没有去挑战现有的全球框架和机制的想法,中国构造亚投行、丝路政策时,没有专门针对美国现有的政策和框架,我们是看到了很多亚洲国家在基建及融资方面的缺口,比如说,我们看到亚洲开发银行只能提供很小一部分的融资需要,中国在这个过程中提供一个补缺的作用,我觉得亚投行和世行、和亚开行的作用是互补的,另外,这个过程中也可以形成一些有益的竞争,一些压力。

很多人批评亚洲开发银行做得很慢,效率很低,资金也不够,基建方面投入不足,中国在去研究亚投行及丝路基金投资项目时,我们可以看到,如果我们做好,亚洲开发银行可以自查,同时在项目设计、流程方面能够更好地改进,更多侧重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我觉得在长期来看,它可以让现有的多边体系更有效,更有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