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建锋 北京报道

中国航空发动机“大战略”正在逐步浮出水面。

10月14日,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航工业”)旗下航空发动机业务“三剑客” 中航动力(600893.SH)、中航动控(000738.SZ)、成发科技(600391.SH)同时发布相关公告。三家公告同时表示,因涉及公司实际控制人中航工业发动机相关资产重组整合等事项,目前正在制定中航工业下属航空发动机相关企(事)业单位业务的重组整合方案,涉及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15日晚间,“中航系”旗下的中航重机(600765.SH)也发布公告表示,因公司主业与航空发动机产业密切相关, 实际控制人正筹划将公司纳入航空发动机整合方案中。该筹划事项具有不确定性。实际控制人的变更,不改变公司的国有控股性质。

随着“中航系”公司的相继公告,中国计划单独成立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来整合相关资产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有市场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因国内过往航空发动机等领域国家投入不足,国家成立航空发动机集团来单独发展这一领域的概率较大,由于新公司何时成立及发展战略尚不知晓,所以短期内能对上述上市公司产生较大影响的是两机专项何时落地及资金扶持力度。

单独整合?

有市场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的报道还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从中航动力三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的情况来看,新成立的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脱离中航工业的可能性较大。

“中航系”旗下航空发动机资产的整合,本在外界意料之中。而整合的方式,却似乎又在意料之外。

目前,“中航系”旗下发布公告的这四家上市公司中,中航动力为整机龙头,也被认为是中航工业发动机整合平台公司。据了解,中航动力曾参与我国多个新型航空发动机的科研、制造任务,如“太行”发动机和“秦岭”发动机。公司产品范围覆盖了涡喷、涡扇、涡轴、涡桨和航模发动机等几乎全部型谱。

而中航动控主做控制系统、成发科技主攻零部件,而中航重机主要涉及航空锻造、液压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在国资改革的大背景下,通常是一家国资集团将其控制的资产进行统一整合,整合后实际控制人不会发生变更,属于集团内资产整合。按照此前业界的预期,“中航系”航空发动机资产的整合,很有可能在其内部以中航动力为平台进行。中航动力也曾一度被认为是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的最大受益者。

但是,事实却超乎预料。因为据上述公司的公告,四家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将变更。

随后彭博社报道表示,不愿具名知情人士称,中国正计划成立一家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将分散在相关公司的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注入该集团。

就上述问题,记者向中航工业新闻办求证,得到的回复是目前没有信息提供。

有市场人士表示,虽然目前国家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成立的报道还没有得到官方确认,但从中航动力三家上市公司实际控制人将变更的情况来看,新成立的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脱离中航工业的可能性较大。

中泰证券分析师笃慧在成发科技此次事项停牌时曾指出,国家有可能将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成立中国发动机公司,这相当于把航空发动机提高到了与飞机相同的层次,从国家层面予以关注。

而有券商分析师对记者表示,国家层面如此重视航空发动机业务,除了国内航空发动机(军用、民用)与欧美国家有着较大差距外,主要原因还有两个。“一方面,目前国内的航空发动机业务和飞机业务合在一起,都在中航工业旗下,而在欧美发达国家这两项业务分开发展,在先做飞机的情况下,国内航空发动机只能跟着飞机走,所以航空发动机始终滞后于飞机的发展,这是破解航空发动机发展的最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国家对航空发动机投入比较少,美国一年的航空发动机投入等于我国前20年的投入。”

航空发动机是飞机的心脏,是飞机性能的重要决定因素。事实上,航空发动机集中了机械制造行业几乎所有的高精尖技术,因此航空发动机也是一个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和国防的发展,国家对航空发动机越来越重视。

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促进民航业发展重点工作分工方案的通知》指出,引导飞机、发动机和机载设备等国产化,形成与我国民航业发展相适应的国产民航产品制造体系,建立健全售后服务和运行支持技术体系。

2015年两会期间,由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首次将发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列入其中,并提出要把一批新兴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

5月份,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指出,突破高推重比、先进涡桨(轴)发动机及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技术,建立发动机自主发展工业体系,开发先进机载设备及系统,形成自主完整的航空产业链。

另据资料显示,发达国家无不将航空发动机产业视为保持大国地位核心,给予长期稳定投入,美、英、法的航空发动机年均科研投资达30亿、10亿和9亿美元。美国仅IHPTET一项预研计划就持续17年总投资达5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20年发动机预研总投入的6倍。

齐鲁证券指出,类似于大飞机专项与中国商飞的关系,此次航空发动机业务整合与航空发动机重大专项关系密切。预计重大专项是千亿元规模,其投资周期可能缩短至10年以内,甚至达到5年,投资强度大幅提高。这样的投资规模应可持续20年或更长。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中国最终在航空发动机领域的投入将可能多达3000亿元。

国家战略

2015年两会期间,由李克强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首次将发展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列入其中。

“中航系”航空发动机资产大整合

上游

高端金属材料、动力控制系统、发动机零部件、发动机锻铸件

中游

发动机整机

下游

军用、民航等领域

(中航动控) (成发科技) (中航重机)

(中航动力)

独立出“中航系”,另外成立航空发动机集团?

万亿潜在市场

根据中银国际预测,未来10年,国内军用、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合计将达到10800亿元。

随着国内航空发动机资产整合正式拉开序幕,哪些细分行业和上市公司能从中获利成为投资者关注的话题。

中银国际在其研究报告中指出,一方面,国防建设装备需求迫切,军用发动机市场潜力巨大,未来10年,预计我国空军、海军新增的军用飞机总数将在3000架左右,对应发动机需求量超过6000台,军用航空发动机市场销售需求将超过1700亿元,发动机后期维修市场需求超过1100亿元。另一方面,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未来10年,预计中国民航发动机销售需求量可达4800亿元以上,相应维修及更换零部件服务市场需求可达3200亿元以上。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根据中银国际预测,未来10年,国内军用、民用航空发动机市场规模合计将达到10800亿元。

在“中航系”发布公告的上述四家公司中,中航动力是国家航空发动机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生产的涡喷、涡扇、涡轴、涡桨、活塞发动机广泛配装于各类军民用飞机和直升机上。今年上半年,公司航空发动机及衍生产品营业收入为57.62亿元,占总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1.94%。此前,有分析师表示,公司作为航空发动机的整机制造和维修的唯一平台企业,体大质优,有望享受最大政策红利。

中航动控,是国内唯一专业从事航空发动机控制系统研制、生产、销售及服务企业,具有独特的产业优势。数据显示,上半年,中航动控发动机控制系统及部件营业收入为9.55亿元,占公司总收入的比例为80.11%。海通证券曾在3月份表示,中航洞孔将充分受益航空工业大发展,预计未来3~5年公司发动机控制系统业务将保持15%~20%左右增速。

成发科技半年报中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显示:收购成发集团航空发动机业务资产项目已于2011年按计划履行完毕;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专业化建设-COE 项目期末投入进度为95.40%。而从目前媒体报道的国家将成立航空发动机集团消息来看,未来航空发动机业务分工将会更精细化,包括生产航空发动机的零部件制造商成发科技也将从中获益匪浅。

而中航重机的公司发展愿景是成为我国乃至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产业的顶级供应商。海通证券分析师徐志国表示,看好公司由基础零部件供应商向这一角色转变。

徐志国在报告中称,中航重机通过“定增加码锻造及液压能力建设,高端制造能力再升级”。徐志国称,中航重机“通过加快锻铸企业老旧设备改造升级,拓展锻铸业务链和市场空间,合理完善产业链布局,推动铸造业务可持续发展;通过对高端液压集成产业,扩充生产面积、新增先进工艺设备、优化改造生产、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推进高端液压集成产业升级换代,实现为海、陆、空三军的基础件配套,拓展高端智能装备业务”。

不过,上述券商分析师指出,2014年中航工业整合航空发动机资产注入中航动力,使得公司发动机产业链得到延长,谱系型号得到扩充,中航工业资产注入预期得到兑现,未来再能注入到中航动力的整机资产已经不多,加之新航空发动机集团合适成立及其发展规划尚不知晓,因此对上述三家上市公司的发展有何影响尚未可知。

该分析师表示,从短期来看,对上述上市公司影响较大的是两机专项(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的出台及资金扶持资。

东北证券分析师蔡维在研究报告中表示,预期专项资金1000亿元,加上配套资金,预计未来5年航空发动机扶持资金超过2000亿元。有政策和资金的有力支持,未来5年整个航空发动机行业步入历史机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