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发展已经深刻影响人们的衣食住行,改变人们生活的习惯。在出行领域,互联网最早介入的是传统出租汽车领域,有了打车软件,后来才衍生了“专车”服务。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优势,对接供给和需求信息,提高了打车效率,提升了服务水平。

当前,《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以及《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些观点认为政府不需要管理,有管理就不是市场经济了,是政府手伸得太长了,是保护利益集团了。但从“专车”出现以来所暴露出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看,对其规范发展,绝不是杞人忧天。

其一,平台履责缺失,存在不公平竞争。对于车辆,平台企业把关不严,不管车辆状况,拍个行驶证照上传就可加入。对于驾驶员,平台企业不问出身,经过简单培训就上路运营了,还可在多个平台自由进出,脚踩几只船,不想干就不抢单。这样经营相比对经营者、驾驶员、车辆以及营运设施有一套完备规定的传统巡游出租汽车,更加灵活,但也是对乘客安全出行的不负责任,对乘客生命财产安全的漠视。这种经营模式逃避了监管,较传统出租汽车经营者具有成本优势,必将导致传统出租汽车经营困难,纷纷退出,结果将使社会失去稳定、有保障的出租汽车服务,特别是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或残障人士,“打车难”将进一步加剧,而当遇到突发事件或特殊天气情况时,政府应急保障和指令性运输任务将无法完成。

其二,垄断经营将损害消费者利益。互联网经济具有垄断的基因,一个领域只能一家独大,“专车”平台也具有互联网企业的特征。前期多家“专车”平台对司机和乘客进行双向补贴,“烧钱”争夺客户的原因也正在于此。在资本的较力下,持续超低价,除了排挤竞争对手外,也对出租汽车行业产生冲击。短期内,消费者获得了低价高质服务,长远看,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在消灭竞争对手或吞并竞争对手时,传统出租汽车行业也难以独善其身,也将导致一家独大的城市交通市场。在垄断的市场中,定价权、供给量难以控制,消费者彻底丧失议价能力,将承担高额出行成本。

其三,“烧钱”下的评价机制是失灵的。市场开拓阶段,司机和乘客都拿着平台的奖励和优惠,在皆大欢喜的心情下,极大地减少了纠纷的发生,双方互评五星,掩盖了服务过程中的问题。当补贴减少后,“专车”故意绕道、差评和重复扣费等纠纷则明显上升。在一个资本刺激形成的市场里,成本、消费、监管都被扭曲失灵,而平台建立在以手机号为基础的责任追究制度,将面临遗弃手机号后追责复杂的难题。

其四,城市交通拥堵势必难免。“专车”是个性化的私人交通方式。在城市有限道路和环境资源约束下,按照交通需求管理原则,对于此种方式,应当采取适度发展和限制发展的措施。而互联网平台公司利用资金大额补贴给“专车”驾驶员和乘客,不仅如此,还加大了对“快车”、“顺风车”的补贴,不断激发扩大私人交通出行需求。虽然个体乘客感受到了低成本的舒适交通,但却掩盖了城市交通出行整体成本的增加——交通拥堵的加剧。北京等地的交通拥堵指数的显著上升,已经充分说明了问题。

“专车”平台服务所暴露出的问题远还不止于此,大家对这些问题视而不见,或许是被资本的美丽面纱蒙住了眼。对于资本作用下的新模式的突破,不能抛开城市交通的基本理论和整体制度框架,不能无视城市道路和环境资源有限的现实条件,不能肆意打压传统出租汽车行业,更不能不顾消费者的未来利益。野蛮生长是不可持久的,认真解决存在的问题,寻求多方共赢,寻找最大公约数,才是循序渐进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互联网就像一匹野马,闯入了城市,只有套上缰绳驯化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匹宝马良驹。

作者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

(原标题:[出租车网约车]细思量,揭开“专车”的美丽面纱-2015年10月新闻-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