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绿色金融方兴未艾伦交所伸出“橄榄枝”

对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马骏建议,一是通过贴息和担保机制推动绿色信贷;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下一步需要对绿色债券有明确的框架;三是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目前中国ETF中绿色的仅占1%;四是发展绿色产业基金,需政府介入加以推动;五是发展绿色保险,特别是环保责任险;六是强化环境信息披露;七是开展对金融机构环境压力测试;八是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评估能力;九是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交流。

11月24日,在伦敦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伦交所”)集团在京举办的年度大会上,“绿色金融”、“绿色债券”成为热词。来自于中国央行、银行、企业和顾问公司的各位嘉宾,与伦交所的专家一道,就中国如何发展绿色金融这一热门话题以及伦敦如何助“一臂之力”进行了深入探讨。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会上指出,中央已经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未来中国应通过贴息和担保机制推动绿色信贷、发展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绿色股票指数、发展绿色产业基金、发展绿色保险等九方面着手,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伦交所首席执行官及伦交所集团国际业务发展总监亚迪(Nikhil Rathi)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绿色金融在中国方兴未艾。中国可以通过与伦敦合作来解决绿色行业的融资问题。

绿色金融是指通过贷款、发行债券、股票、保险等金融服务将社会资金引入环保、节能、低碳等绿色产业发展的系列政策和制度安排。绿色金融体系内包括绿色债券、绿色贷款、绿色银行、绿色基金、绿色股票、绿色保险、绿色指数等多种绿色融资渠道和金融产品。从目前所获得的信息来看,绿色金融的政策“暖风”已经吹来。马骏当天表示,在中共中央、国务院9月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第四十五条明确了建立绿色金融体系的总体规划,在中共中央发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提出了发展绿色金融、设立绿色发展基金。

中国农业银行副行长李振江当天在会上指出,当前中国的绿色金融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缺乏机制化和制度化的内容,而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谈及如何推动绿色金融的发展,马骏建议从以下九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贴息和担保机制推动绿色信贷;二是大力发展绿色债券市场,下一步需要对绿色债券有明确的框架;三是发展绿色股票指数,目前中国ETF中绿色的仅占1%,发展空间巨大;四是发展绿色产业基金,需政府介入加以推动;五是发展绿色保险,特别是环保责任险,因为每年中国都有大的环境责任事故发生;六是强化环境信息披露,目前只有20%的上市企业有这方面的信息披露;七是开展对金融机构环境压力测试,以减少对污染性行业贷款并提高其贷款定价、增加对绿色行业的资源配置;八是提升金融机构对绿色项目的评估能力;九是推动绿色金融国际合作与交流。

虽然绿色债券2007年才问世,但近两三年在全球的发行量呈爆发式增长。根据安永的数据,截至今年9月底,全球共发行了497只绿色债券。2014年全年发行总额达365.9亿美元,几乎是2013年的3倍;2015年1-9月发行总额256.3亿美元。据安永估计,2016年的发行总额将超过1000亿美元。与此同时,国内企业也开始“试水”绿色债券。今年1月,兴业银行以绿色债券申报,以金融债券获批募集发行债券300亿元,募集资金均投向绿色项目;6月,贵阳市已开展100亿元全国第一只绿色债券的申报发行工作;7月,中国银行协助金风科技在香港完成3亿美元境外债券发行,为中资企业发行的首单绿色债券。10月,中国农业银行在伦敦市场同时发行人民币、美元计价的绿色债券,总计规模约10亿美元。这是中资银行发行的首单境外绿色债券。

那么,什么是绿色债券,其判定标准是什么?对此,亚迪当天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绿色金融尚没有一套国际化标准,中国也正在积极参与这个标准的制定工作。总的来说绿色债券的标准比较宽泛,但其要求募集资金所投的项目必须是绿色的。比如,今年5月伦敦交通公司在伦交所发行的绿色债券,其4亿英镑融资将全部用于伦敦公交系统的可持续性改造。

据悉,中国人民银行已起草完毕有关绿色金融债的指导性意见,将明确对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的条件、审批程序、资金用途管理、披露要求等内容。由央行牵头的《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的编制工作已基本完成,绿色金融案例的编写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谈及境外发行绿色债券的经验,中国农业银行金融市场部货币市场处处长李刚认为有几点需要注意。首先,沟通与宣传是发行成功的一个基本保障。“我们在路演中发现,亚太投资者对绿色债券的熟悉程度不及欧洲投资者,更需要宣传、沟通。”其次,需要培养投资人主题并充实、优化发行人主体。第三,基础设施的保障必不可少,包括税收、评级、担保等方面的保障。

尽管中国的绿色金融、绿色债券起步不久,但亚迪极为看好未来的发展潜力,并表示伦敦希望助中国“一臂之力”。他说,作为一家历史悠久的交易所,伦交所将继续深化与中国企业、金融机构以及监管部门间的合作,以满足中国企业的股票和债券融资需求,并不遗余力地支持中国大力发展绿色金融的相关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