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秦朔:中国创业项目估值太疯狂 资本寒冬已现

秦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秦朔

网易财经12月13日 在2016网易经济学家年会——“大国图新 重启增长”召开前夕,我们举办TALK夜话预热,在《大娱乐时代》为主题的财经夜话中,经济界精英齐聚一堂,共同探讨中国经济改革,网易财经全程直播。

中国商业文明研究中心、秦朔朋友圈发起人秦朔在主题演讲中表示,从自身接触来看,其实整个市场的估值在急剧的调整,所谓的资本寒冬在今天很明显,由于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可以看到很多的资本现在都在策动各种各样的合并和整合,通过提高行业的精密度和精细化运营流量的方法,寻找到可靠的商业模式。

秦朔认为,今天的资本是恐惧的年代,他们已经开始慌了,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募到了太多的钱,过去整个的天量的货币供应,有太多的人市场上找各种各样的标的,有的标的估值是完全不合理的,

秦朔表示,他前阵子跟花旗的师弟聊天,那个师弟表示,中国的估值太高了,因为中国的估值同样的项目比在美国投同样的,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只是中国的较美国的某某这样的项目大概估值是3—4倍。

以下为文字实录:

秦朔:谢谢网易给我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个人创业差不多100天的一些心得。首先我觉得我们今天的主题,一个是资本,一个是大娱乐,我觉得今天开始在中国有很多的资本,还充满着对未来的向往,非常的积极,但是也有很多的资本现在心灰意冷,从我自己的接触来看,其实整个市场的估值在急剧的调整,所谓的资本寒冬,而且今天很明显,由于中国互联网的人口红利,可以看到很多的资本现在都在策动各种各样的合并和整合,通过提高行业的精密度和精细化运营流量的方法,寻找到可靠的商业模式。

我想我们可能在座的很多是做内容的,或者说做等等等等,可能总觉得资本很高达、很伟大,资本能够拯救我们一切,但是我觉得我们也要非常客观的看到,其实今天资本我觉得是恐惧的年代,他们已经开始慌了,因为他们在过去的几年里面募到了太多的钱,过去整个的天量的货币供应,有太多的人市场上找各种各样的标的,有的标的估值是完全不合理的。昨天在跟花旗我在复旦的一个师弟,他回来跟中国的投资人一起去投资,他在全球投资像Uber很多这样的项目,他们说在中国的估值太高了,因为中国的估值同样的项目比在美国投同样的,完全一模一样的东西,只是中国的叫美国的某某这样的项目大概估值是3—4倍。

由于人口红利其实在网络影响在下降,所以今天中国的估值调整是必然的、必须的,所以我想在座的如果大家要做内容创业的话,其实今天你要做很好的心理准备,今天你拿钱不会有以前那么的便利。

第二个,我这里讲到大娱乐,刚才鲁豫讲了很多的困惑,我想我可能有些方面是跟她类似的,特别是我是一个可能更偏学术调调的一个传统媒体人,在传统媒体做了25年,刚刚到新媒体,我的团队都是85后、90后,所以跟我之间也发生很多激烈的争论,我们60后的人很文艺范,写的是用希望连接生命。我刚刚创业的时候我也不知道我这个调调能不能赢得市场,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似乎我觉得大家讲大娱乐,讲到大娱乐,似乎就是段子、似乎就是口号、似乎就是无节操,似乎去做这样一个论调的东西,我自己觉得可能未必如此,就是当我们脑子里唤醒我们记忆的那些伟大的作品,无论是音乐,无论是影视的,无论是绘画的,等等等等,你去在那里边能找到我刚才说的这样一种气质,这样一种东西,我觉得至少说有很多伟大的作品是没有这种气质的。

所以我想,像海德格尔以前在研究“艺术”这个词词源学意义的时候,他从古希腊的词里面研究这个词的意义,他说其实艺术的本质是把遮蔽我们的东西拿走,让它释放出本真的意义,所以海德格尔说艺术就是存在着,在其存在中的一种开启,所以我觉得娱乐这件事情、艺术这样一件事情,这样一个元素在我看来他的本质,并不在于说是怎么样的一种取悦,我觉得这是很强调的意义,而最真实的意义是让他告诉我们,关于生活的,关于生命的,关于人性的各种各样的本质,关于这种东西的开局和探索,恰恰是这样的东西可能更加能够打动我,而这样一个东西并不只存在于像我们这样的60后,高度去追捧和高度认同的80后、90后,未必如此,在每个代际这种力量都可以绽放,而且都可以绽放的非常美丽。我想这就是对于今天的娱乐,以及对于资本我的感受。

下面针对今天这样一个主题我也做一点点个人的分享,第一个,刚才徐滔老师已经讲了,传统媒体他认为还是非常非常的具有生命力的,我自己从1990年做杂志14年,后来做第一财经报纸、电视、广播、杂志,包括我们在新媒体尝试研究,我在过去25年中做了很多很多媒体类型,最后到移动端,重新去创业。

我想我的这样一个行动代表了我对于传统媒体的一种看法,可能跟徐滔老师不太一样。在我看来,整个中国的内容产业、内容工业,我认为的的确确是在一个蓬蓬勃勃的上升期,在黄金期,可以看中国的动漫、影视很多的类别、很多的音乐等等都可以看出来,但是传统媒体所带来的那部分价值,我认为在整个内容工业里是在下降的,因为它从本质意义上,不可能像在移动端那样能够得到,包括在所有的每一个受众的反馈,或者他反馈的效率非常低。这样的话我觉得从根本上来讲,他不是市场驱动,或者说他是没有像新媒体那样更受市场驱动,我觉得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道理,越是受市场驱动的,越来跟消费者能够互动的,越能够再一个自循环的反馈机制里面能让你变得更好。而如果没有人帮助你修正,最终都是一个主观领域的,你想象的媒体的方法,我觉得肯定是不行的。

吴晓波说,晚了你别出来(音),我觉得最晚的倒不是说出来时间的问题,而是说你跟受众之间获得营养、获得反馈的这样一种机制,其实在传统的体制里面,因为他是多指标的考核,非常非常多的指标,所以它不村翠,所以我觉得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也觉得觉醒的确比较晚了。

一开始能做怎么样我也不知道,因为公司我也就投30万块钱,到现在数字还是个位数,刚刚开始弄,但是还好,第一个月不太挣钱,我也没有管挣钱的事,就觉得有价值,就开始了。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在移动端的内容创业的空间非常非常大,而且今天有很多大量的数以亿计的平台,从微信、从头条、从爱奇艺,你可以低成本的突破,你真正能找到点去突破,未来会成为很好的很有价值的模式。

从这个意义上可以看到说,如果我们看传统媒体很多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到那些新创的公司,跟财经商业比较相关的这些公司,比如说逻辑思维,振宇当年是我们第一财经的总策划,包括我的同学吴晓波,在我创业之前大家看他们有10家的新媒体公司,包括刚刚鲁豫提到的一条,也是我当年的同事出去做的,我都全去看过。看过以后你会发现,可能就是几十个人、十几个人,可能就是一年、两年的时间,现在为止也就70个人,最小的可能是吴晓波这个大概十几个人,可能就是这么小的一个东西,但是他们的价值、他们市场的估值以及他们实际创造的利润,是中国除了政府的有信息披露权的,这个以外的任何一家财经媒体,不管几百人,你没有他的估值高,你没有他实际的利润高。我当年做第一财经日报总编辑的时候,我觉得还非常积极,在2012年的时候历史最巅峰的经营性的主营业务收入做到几百万做到几亿的利润,给我们的估值也就是4.12,我账上差不多都有两亿七八的样子。你去看吴晓波的公司、看其他的公司,可能账上就没有多少钱,看这些指标远远不能跟我们第一财经日报比,估值比我们高很多,说明什么?说明代表未来的东西、代表趋势的东西远远比现在的优势更重要,比过去形成的优势更重要。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观点是说,跟人的自由权相关联,跟人的物质需求相关联的,这一部分的泛娱乐的内容生产工业,正在朝阳时期,但是传统媒体所代表的这一部分的价值和份额还会进一步的下降,除非他们有很大的勇气去做很大的转型跟改变。

第二,为什么娱乐在今天这么追求。我自己的体会,当年我刚刚办第一财经日报,我当时办的时候是2004年,也是中国报纸里面几乎是最后的还能不能做出一份成功报纸的机会,所以我们在2003年北京创办新京报非常非常棒,在上海创办东方早报,也非常非常棒,在我们这之后几年就几乎没有太好的报纸出现过,也不是偶然的。那时候也感觉到互联网的冲击,PC互联网,当时给我们的体会,PC互联网和我们平面媒体是可以共存的,只是说他们增长的快一点,我们增长的慢一点,但是他们的基数小,所以我觉得我们好像没有太大的问题。

移动互联网我觉得太可怕了,因为移动互联网去中介的功能太明显了,比如以前我们记者采访一个券商的分析师,今天5点钟降息了,第二天我们做出报道,登上我们的报纸,门户的财经都去转载我们的报道,是这样一个影响力的模式。现在因为有了移动互联网,券商的分析师可能6点半开会议,7点半的就已经在他的订阅号里面已经开始发报了。这两年中国很火的,最早股市可以上到5千点,国泰君安的任泽平,我问他你自己的公众号现在有多少粉丝?他说有8万,你可以想,全部高净值的人群已经全他这边了,他们对市场的影响力已经完完全全,他还需要一张报纸吗。所以我觉得今天我们面对的这样一个残酷的移动互联网颠覆了我们很多传统的价值链的根基,使得移动互联网,特别是我们内容生产跟内容消费的第一入口,没有办法,这是大势所趋。

我过去若干年一直在研究商业问题,在研究这个问题,我觉得挺有意思的,今年华为公司提出来一个口号,就是拥抱全编辑的世界、创造新商业文明。什么是华为所理解的未来我们这个时代的基本的一个信息传播的模式呢,华为提出的一个概念,第一个,未来之路,今天未来之路你看所有的都是要实时的、随需力供的,所有在线的,你自己亲自参与的,你喜欢、你选择、你修正,他有这样一个机制在里面,最后,社交化媒体。这是我们看到的无论娱乐也好、资讯也好、内容生产也好,就是这样大的环境、大的气候。接下来可能出现的情况是什么呢?移动端已经把我们传统媒体重击了一下,未来三五年的时间里面,根据我的研究,未来可能五到十年时间里面,可能更快,没有任何的东西、没有任何物不再是智能的了,什么叫智能?就是学习能力,任何的物都具有学习能力,所有的物都连在一起,在那个时代,所有的物其实都是内容的载体。

比如在今天我们站在最后一排的朋友,其实刚才鲁豫演讲你是看不清楚她的,特别你眼神如果不好的话,可能在5年以后你不用站在现场,你在家里,你戴上一个网易的工具,虚拟现实,数据可能联结在一起了,你在家里看到的非常非常清楚,甚至你可以听到她的心跳声。如果大家的数据链在一起的时候,提示我说,大家现在没什么反应,大家很麻木,大家不愿意听,我会适时的做出调整。所以这可能是我们未来所见到的一些,其实不是未来,现在已经有了,现在已经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应用的场景。你想在那个时候,就是所有的物都可能成为内容显示终端,你在书房里,正在用手机看一个爱奇艺的短片,这个时候你要去厨房里炒菜,可能你按一个按键,直接到厨房里点一下,冰箱上显示继续在看,全部连在一起的。这样的时代或者局面到来的话,所有的东西都是智能的,都是对你的内容供应可以反馈的,而所有的物又都是显示终端,那么你想什么是最重要的?最终是在所有终端上跑的那个东西,在所有的显示端跑的那个东西是最重要的。

所以我说,其实渠道和各种各样的终端的大的方向其实已经看的差不多了,今天比如说像我创业的办公室在喜马拉雅那里,他们现在每天30多万的用户,下载已经2亿了,有N多的自由的把音频放到里面,普通一版的软件就可以支持,比如今天就用自己的手机听马上就可以上传,N多的人有个人的电台。可以说在某种意义上,所有的人都在进行内容的生产,而谁能够跑得出来?用户决定。所以说在下一个历史的阶段,我认为最后的竞争的焦点又会回到IP,又会回到内容,当然这个时候内容不是孤立的,这个时候的内容要借助所有的渠道终端进行有效的传播和数据的交换,来反馈的这样一种内容生产模式必然会出现。

所以现在我们还有一些,比如说传统的媒体,还在那边想,我原有的介质怎么样,将来所有的物都是显示屏,你现在还抱着传统的纸吗,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这里分享的第二点,在这样一个万物互联的新的时代,内容的生产又会回到这个上面,但是决不是在传统的介质上。

第三个,现在大家一讲大内容的生产,最近我听到很多的,其实刚才我从鲁豫那里也听到了,我们大家特别关注80后、90后,我们认为这个是代表未来,这个是代表希望的,柯总投的那些之所以这么棒、这么好的票房,跟这个也有关。我们也特别特别的在意所谓全媒体,所谓多屏合一,等等等等,的的确确看在美国的统计,电视的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跟Facebook上的流量是共生的,就是说往往是在电视节目最黄金的时候在Facebook的评价、评论、分享是最多的,这个意义上讲的确在多屏之间发生着互动,但是我从自己最近的一些创业的体会跟感悟来看,我是觉得说80后、90后确实代表了希望,80后在中国有接近2.3亿的人口,90后有1.4亿的人口,00后有1亿多的人口,大概有5亿多人口,但是60后没有过时、70后没有过时、50后没有过时,我认为今天给我们提供得那么多技术手段,那么多的帮忙,是中国应该出现一个代代绽放的时代,不是只有80后、90在绽放。我最近接触很多80后、90后跟他们聊的时候,他们也有苦恼,他们也有痛苦,我原来一直以为他们代表了最先进的思想,但是我最近碰到有的80后、90后跟他们聊,比如80后、90后不知道自己要什么,我们觉得前面的好的位置都被你们占掉了,我们觉得一层一层想穿透很难,而且现在房价还很贵。

所以我想,每一代人,当我们去想象未来的时候,都会把我们后面的代际当成我们学习的对象,当成未来的象征,这无疑是对的,我们要有这种开放的态度。事实上我觉得每一代人都有可能绽放,从我自己的创业体会,我觉得以前我创业,包括我上线之初,我觉得如果说你在移动端,把这个朋友圈能够延续我过去25年的积累的这些经验、一些人脉、一些资源,能够让我未来有生命力,就OK了,就可以了。事实上我当时节的说,我这样一个47岁的创业者的未来只是我过去的某种延续,而可能甚至递减式的延续,因为我过去管1400人,现在管几个人,我过去可以覆盖所有的条件,所有的重要的金融中心,全世界我都覆盖,现在我就几位怎么覆盖啊。所以能够打个折,能够活下来,能够还得到别人一点点的帮忙和尊重我觉得就可以了。

但实际的情况完全不是这样的,实际的情况创业之后我觉得,我从一个汉字的意义变成了一个阿拉伯数字的意义,完全是异峰突起,完全是重塑自己,脱胎换骨,现在每天早上五六点钟甚至更早的时候醒来的时候,可以说各种各样的想法源源不绝,来自于哪里?来自于你每天跟各种各样的人的交流计阅读,所以其实碎片式的阅读有碎片式的阅读的好处,当然长阅读也很好,晚上花一点时间安安静静的读。比如在上个礼拜,有一我在深圳,当时因为前一天我参加一个会的时候听诺亚的CEO在说中国的未来应该是好人赚钱的年代,就是说应该是好人、勤劳的人、聪明的人来赚钱,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子。所以我当时觉得写一篇文章“好人赚钱的时代就要来临”,当我写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突然意识到,以前赚钱的人是什么人呢?我当然不能说是坏人,但是我是不是要反思一下呢,所以我其实阴差阳错,在写到“好人赚钱的时代来临”的时候下面一句话的时候,我想到了一个反思的问题。后来我就写了另外一篇文章,写了一篇叫做“反思中国富豪十大错误”,这篇文章现在在整个商界和投资界,是所有圈子里都在讨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很火爆。

事实上我就在想,如果我是在一个传统的固定的、既定的每天多少版本、多少字数已经习惯了,比如社论就是1200字,不能超过,头条大概是多少条,专栏是多少字,在这样一个禁锢的已经习惯的地方,我可能绽放出这样的想法嘛,根本无所顾忌,想写多少字想写多少字,今天写了几千字,明天写了几千字,加起来一万多字,不可能的,今天在自由创造的平台上都可以绽放,创造不是80后、90后的专利,60后、50后、40后都可以,连20后的褚时建还在那儿绽放呢,我觉得都可以。反而是说我们的80后、90后也不要因为你们更接近未来,你们就一定能抓住,未必如此。所以我觉得是代代绽放,然后屏屏生动。每一个屏不是简单的移植就可以了,比如说我自己的图文是可以的,但是我这个东西变到爱奇艺上,我也有一个节目,现在点击不行,肯定说你有这种问题,你这种移植过去肯定就不行,要说把爱奇艺的视频简单切到喜马拉雅的音频上行不行呢?可能也未必行。所以屏屏生产内容的创造力是一样的,但是简单的移植,很多人说我简单的东西弄一个音频、弄一个视频就全面了,也没有那么简单,我们创造内容的时候代代生动、屏屏生动可能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最后,给我们在座的有一些想做内容创作的人一点个人的建议,我觉得创业可以有理想、可以有方向,但是一定要从小做起,如果说你一开始经历,现在比如说微信公众号千万个,微信公众号黄金增长期今年春节结束了,如果一开始你过多的都想做,比如说一开始想做很大的团队,一开始想做很大的布局,其实我觉得未来能做得好。这次我觉得蛮庆幸的在于说,我收缩的特别小,我也不想经营的事,也不融资,反正自己先拿30万,自己储蓄先放在那里,先开始这么干吧,你说做一个公众号需要什么钱呢。当你把这个东西收缩到非常非常少的时候,其实你只关注一件事情,什么是这个内容的供给,因为你的存在而多多少少有所不同的一点一点的东西,就是你可能会慢慢的在冥冥中接近这个东西。刚才鲁豫说,她看了一种现象,她觉得不太好,一说我就要这样的东西,很多人在那儿,很多人问我,你是罗振玉那个模式,你是吴晓波的模式,看起来你跟吴晓波很相似,你们有图文公号,加上爱奇艺的视频,你们有线下的活动读书会等等,看起来比较像,事实上我觉得每一个人真正你最靠谱的、最有可能成功的一定是找到你自己,就是什么是你的基因,什么是你最擅长,什么是你最喜欢,什么是你最感兴趣的,那个点是很重要的。

我最后发现,可能99度,现在都差了很多,因为我以前管过很多的摊子,管过很多的条线,管过很多的区域,现在这些都没有了,以前有很多的内容,现在也没有了,但是有一度你可能会有,一千倍遮蔽的这个度可能会浮现出来,可能就是你过去心目当中的那些可能一种责任也好,可能说一种真善美的向往也好,或者说更加独立、放松、创造的态度也好,可能对这个东西他会慢慢的浮出来,也是一点点的,我自己也不知道,但是慢慢慢慢浮出来。最后你会发现,有这一度东西你就可以连接好那些东西,很多东西也不知道,也没有,无所谓,找啊找啊,四海之内皆兄弟,你没有可以去找。而当你找寻的过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比你所在的资源要大1万倍、10万倍,这个世界足以让你去支撑起来,你所担心的只是说你的时间不够、你的精力不够、你的身体不支持等等,根本不存在说那个世界很小的问题。

所以从短短的一个创业过程中,小结一下,其实今天是内容创业者的黄金时代,但是你要有新的这种世界观,最终是要找到你自己的一个哪怕特别小的,但是能够有穿透力的一个点,最后让你浮现出这个世界因你多多少少一丁点不同的价值,所以很多人说今天很多东西在下行,但是我觉得在我们所在的这个行业里,其实真的是机会像滔滔之水不断的上行,其实我们问自己只问一个问题,就是希望和梦想永远在你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