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0省市政府报告重拳治霾 央企或“领跑” 碳排放交易

本报记者 王力凝 西安报道

1月底,全国各省两会密集召开。30个省市的政府工作报告,都将大气污染治理、污染物指标的改善作为一项工作重点。而随着中国在巴黎气候大会做出的碳减排承诺,中国的二氧化碳减排更是压力大、任务重。

原本以为推行缓慢的碳减排,正在成为中国大型企业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问题。

“国家、地方、企业上下联动、协同推进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切实做好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重点工作的通知》提出,2016年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攻坚时期,要确保2017年启动并实施碳排放权交易制度。

长期以来,企业参与碳交易的标准多有争议。而本次《通知》中明确,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阶段将涵盖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重点排放行业,企业2013年~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

据多位碳金融领域人士向《中国经营报》记者估算,首批纳入交易的企业将在1万家规模。而截至2015年底,在全国7个省市进行过碳交易的企业总数量约为2000家,这也意味着参与碳交易的企业将迅速扩容。

另外,已经于2015年12月上报国务院的《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条例》也将在今年出台,为全国的碳交易制订出具体的实施细则和标准。

碳排放纳入标准明确

在近期召开的全国各省市的地方两会上,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成为各省市代表委员关注的热点。在各省市“一把手”提交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环保指标改善也成为2016年的一项工作重点。其中,碳减排和碳市场的建设也被多次提及。

1月24日,陕西省省长娄勤俭表示,2016年陕西要实行治污降霾分季对标考核,强化特定时段重点防治,确保全省空气质量持续好转。全面落实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办法,从源头上防治浪费资源、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另外,要实行排污权、碳排放量配额和市场交易,实施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

同样以四川省为例,四川省人代省长尹力在1月25日表示,四川将以最严厉的措施治理环境污染,实施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并探索建立西部碳排放权交易中心。

随着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为全国碳市场启动的准备工作细则。这一《通知》虽不具有强制性的约束条件,但原本并不清晰、尚未建立的全国碳交易市场有了具体的“框架”和建设时间表。

按照国家发改委的要求,相关行业协会和央企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形成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积极响应、积极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的良好氛围。纳入全国碳市场交易的门槛为2013年至2015年中任意一年综合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万吨标准煤以上(含)的企业。

在工作的时间安排上,要求有关行业协会、中央管理企业按照上述要求进行摸底,于2016年2月29日前将符合本通知要求的企业名单报发改委。

另外,地方主管部门还需在6月30日前报送企业排放汇总数据、核查报告,其中数据为企业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共3年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及相关数据,为发改委在2016年出台的配额分配方案提供支撑。

据了解,按照国家发改委在2010年作出的“摸底”,指年综合能源消费量1万吨标煤以上以及有关部门指定的年综合能源消费量5000 吨标准煤以上的重点用能单位,总数量约为17000家。这些企业的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的60%以上,是节能工作的重点对象。

广州绿石碳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市场总监胡洪琳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根据本次“能源消费量1 万吨标煤”的标准,全国符合标准的企业规模约在1万家左右。

A7

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