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吴敬琏谈供给侧改革:让市场发挥配置资源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在1月23日召开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就供给侧改革的持续发展做了演讲。他指出,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提高供给的质量”,而提高质量的办法就是改革,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以下为演讲要点:

消除体制性障碍

早在1995年在制定“九五”计划时就规定了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然而10年之后的“十一五”规划时发现并没有“突破性进展”。为什么没有?当时的总结说“因为存在体制性障碍”,而障碍的核心就是“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在吴敬琏看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提高供给的质量,另一部分是进行结构性改革。所谓结构性改革就是体制改革,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政府和社会、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的改革。”

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在于“建立一个新的体制和机制”,如何建立一个好的、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机制,来消除体制性障碍,实现供给侧质量的提高?吴敬琏说,改革必须决定两方面问题,一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二是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市场发挥配置资源作用

吴敬琏解释道,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中,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就是要进行资源的再配置工作,使那些原来误配置在长板导致过剩产能的资源,从长板流到短板上去,以此提高整个效率。尤其要从那些低效率的,甚至是僵尸企业流出来,流到效率比较高的企业去。

人们似乎并不太相信市场能够起到资源配置的作用,坚持认为行政才是最快的措施。但实际经验却一次次证明,政府用有保有压、有控有扶的办法去调结构,“效果往往是不好的。”

市场还有另一方面作用,就是建立正向的、正确的奖励机制,实现奖优罚劣、优胜劣汰。眼下问题比较多,所以很多企业家对未来缺乏信心,没有积极性,甚至“包括官员”也有“懒政”问题。“乱作为的减少了,但不作为的也同时增加了”,根本问题在于“奖励机制有问题”。

有所为有所不为

市场发挥作用不代表政府就可以不作为,而是要“发挥更好的作用”。过去,政府的作用很大,但它的主要作用在于“直接干预微观经济和直接配置资源,决定企业发展方向,决定技术路线,决定投资大小”等方面。吴敬琏引用上一届政府领导人的话指出,“我们政府干了许多不应该干或者干不好的事情,而应该干的事情又没有或者没有干好。”

吴敬琏指出,政府在过去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往往是直接用行政手段去调结构,干预微观经济活动。他指出,政府的职能是“提供公共品”。

从大的方面来说,首先要推动改革,建立能够激励创新和创业的体制和机制。其次,在结构优化的过程中,有可能会爆发出一些社会矛盾,比如在去产能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些职工要下岗。此时,需要政府运用自己的社会政策起“托底作用”,保证结构调整能够比较顺利地进行下去,保持社会的稳定。

吴敬琏说,有一些领域是需要政府插手的,但如何插手,插手的程度有很大的讲究。在插手的过程中,最大的危险就是政府的一些辅助措施抑制了竞争,结果副作用比正作用还大。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补需方而非补供方

吴敬琏指出,发挥政府应有的作用,要做好以下五件事:

第一件事,要提供良好的法制环境和平等竞争的经营环境。

第二件事,要建立良好的教育系统和基础性科学研究体系。不能够把这个任务加在企业身上,要由政府来做。

第三件事,一些共用技术,以及一些需要比较大的投资和不确定性的革命性的技术,需要政府介入。介入的办法,一是所谓的PPP,也就是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伙伴关系;一是由政府牵头组织产业联盟开发。

第四件事,进入规模的生产,这些问题往往企业很难解决。比如某种生产或者研究具有外部性,有很大的外部效应。一种新的产品,还没有达到最低经济规模时,需要有社会的帮助。

特别要注意,不要所谓竞争后补贴。已经进入竞争了,对有些企业进行补贴,实际上是打击了别的企业。

第五件事,对于技术路线问题,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有这个本领,知道哪一种技术路线能够站得住。所以,政府不要直接或间接认定,应该因势利导制定规划,设立平台让更多企业提供规划设想,以此来降低风险。

(整理自新能源汽车新闻EV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