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湖北咸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突出“早、全、细、多、实、新”

截至目前,咸宁市市直所有预算单位(涉密除外)均在政府门户网站公开了2016年财政总预算和部门预算,公开率达100%;2015年财政总决算和部门决算待上级财政部门确认并报市人大批准,预计8月份公开。

一、时效上突出“早”。一是起步早。市本级从2011年就开始编制并公开了由“四本”预算组成的政府预算,比《预算法》的规定提前3年;县级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从2013年开始起步,比照市级做法,按照统一格式,通过网站、人大公报等不同方式公开。二是介入早。2016年预算编制期间,在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后,按程序先后报请市人大财经委(预工委)、市政府常务会、市人大主任会、市委常委会讨论研究;两会审议期间,安排分管副局长、归口科室负责人到每个代表团听取代表就预算报告和草案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对相关情况进行解答。三是公开早。2016年市级政府“四本”预算于1月18日经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于2月5日在政府门户网站、市财政局门户网站同步公开。市直各单位各部门3月22日全部公开部门预算。

二、范围上突出“全”。 一是单位“全覆盖”。除6家涉密单位外,市直236家预算单位,全部按照要求公开了部门预决算和“三公”经费预决算。二是收支全口径。除了公开财政拨款资金外,还将往来资金、上级专项转移支付、其他收入资金全部纳入公开范围。三是过程全方位。从预算编制、预算调整、预算执行、财政决算等各个环节全部按照法定程序向人大报告,向社会动态公开。

 三、内容上突出“细”。一是从数字表格拓展到文字说明。不仅公开收支表格和数据,还对包括预算草案报告、收支预算表格、“三公”经费预算、政府举债、转移支付、“三公”经费增减变动情况进行文字说明。二是支出从功能分类拓展到经济分类,对资金去向多维度公开。2015年通过财政编制与政务公开网公开财政专项资金318项,自行扩大上网资金14项,涉及金额37.08亿元。三是从类级科目细化到了项级科目。2016年预算无论是基本支出还是项目支出,都同时细化到功能分类的项及经济分类的款级科目,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大幅提升。

四、渠道上突出“多”。一是经人大审核通过后,在人大公报中及时全文公开政府收支报告和附表,并要求乡镇在便民服务大厅醒目位置设置专栏供群众翻阅查看。二是加强财政门户网站建设和升级改造,开设了财政预决算信息公开专栏,与政府和部门网站实现无缝链接,极大地方便公众查询。三是利用电视、报刊等多种新闻媒体平台,多渠道、多层次对预算信息进行公开。四是在财政局一楼大厅电子显示屏、咸宁财政微信公众号上实时发布重大财政政策、预算执行动态信息。

五、管理上突出“实”。一是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在“四本”预算的基础上,还编制了城市维护、教育、国土等专项预算,将政府所有收支都纳入预算管理的“笼子”。二是实施零基预算改革。进一步增强预算单位的基本保障能力,分类分项分档核定公用经费,依据需求结合财力编制项目预算,减少预留支出,将项目尽量细化落实到单位,便于预算执行和公开,减少预决算之间的差异;三是统筹盘活存量资金。对结余结转资金进行清理甄别,该收回的坚决收回,2015年市本级共清理盘活存量资金超过7亿元,相关经验在中国财经报上推介。四是推行公务用车改革,2月底市级112家部门预算单位取消公车319辆,实行集中封存处置,从根本上减少“三公”经费。

六、机制上突出“新”。一是领导重视给力。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协调、抓督办;2015年6月以市政府名义下发《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主要任务的通知》、《市级部门预算信息公开有关事项的通知》,建立预决算信息公开机制,进一步明确部门责任。二是成立专班加力。市财政局成立了信息公开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按照“二上二下”的编审程序,印发了《关于下达2016年市直部门预算的通知》,对公开范围、内容、形式提出了更高要求。三是强化考评助力。市政府将预决算信息公开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纳入各预算单位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市财政局将信息公开工作同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预算制度,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工作、财政日常工作一同纳入全局绩效考评。四是创新方法借力。通过政府采购购买统一的会计核算软件,对预算单位财务核算实行联网,建立会计核算系统联网平台,实时核查预算单位账务及预算执行情况。

(原标题:湖北咸宁推进预决算信息公开突出“早、全、细、多、实、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