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多因素压制 期债难拾涨势

文章来源:期货日报

4月初,受流动性趋紧的影响,国债期货开始深度回调。4月底,央行连续执行大额的逆回购释放流动性,市场利率有所下降,国债的价格重拾涨势。后期来看,随着利率的下降,央行的货币政策趋于中性对于国债的支撑作用衰减,后期国债的走势或以振荡为主。

流动性宽松告一段落

4月,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主要以预调微调为主,逆回购的量普遍较少。这导致了4月中上旬国内流动性整体趋于紧缺的局面。为了缓解流动性的紧缺局面,央行在4月底连续执行大额的逆回购,4月19日至4月28日的10天时间里累计共进行了1390亿元的逆回购,在压低了市场利率的同时,也向市场传达出央行稳定流动性的决心。

但是,5月3日国内有总额为2400亿元的7天期逆回购到期,央行只进行了300亿元的逆回购,即周二央行共向市场回收了2100亿元的流动性。这向市场传达出了另外一个信号,即后期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会以中性为主,主要目的是保证市场有充足的流动性。一旦调整到合理区间,央行不会持续放水。基于这个判断,笔者认为后期央行的货币政策将会逐步收紧,这可能会推升市场利率,从而压制国债的价格。

经济数据表现不佳

3月公布的一季度国内经济数据表现良好,大多超出市场预期或者符合市场预期。但是从4月的经济数据来看,国内的经济企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月国内官方PMI(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指数为50.1,虽然在荣枯线上方,但是较3月下降0.1。PMI表现不佳主要是由于近期商品价格大幅上升,导致成本上升,下游订单并不积极所致。正常情况来看,由于PMI数据表现不佳,不但会导致市场对于经济下行的担忧加剧、投资者对于债券的避险需求上升,还会引发新一轮的宽松,从而降低市场利率,推升债券价格。但是笔者认为,商品价格的上升换来的是PMI指数的下降。这充分说明目前商品的上涨主要是由于资金的推动,下游需求不但没有配合,反而对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持观望态度。

因此,笔者认为商品目前出现了泡沫。从政府的举措来看,对于商品泡沫持谨慎的态度。PMI数据虽然表现不佳,但不会成为刺激央行进一步宽松的导火索。

外汇市场稳定,人民币资产持稳

由于全球性的经济衰退,美国在去年年底加息之后对再次加息一直非常慎重,这导致美元指数大幅回落,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出现了小幅下滑。欧洲央行和日本央行近期都明确表态维持目前极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不变,这导致人民币兑欧元和日元也一直保持着稳定上升的态势。因此,人民币币值的稳定上升对于人民币资产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对于国债的价格也有一定的支撑。

通过上文的论述,笔者认为目前国债市场相对稳定,一方面央行后期收紧流动性的概率较大,这将压制债券价格;另一方面人民币的稳定上升对于债券的价格也形成了一定的支撑。因此,近期国债弱势振荡的概率较大。操作上,日内短空为主。(作者:金石期货黄李强)

作者:黄李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