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指数区域震荡认准核心主线

从大趋势看,指数型上涨远未到来。基于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中短期内仍然是区域震荡,关注盈利驱动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大趋势向下格局没有改变。就指数趋势判断,中长期均线系统从发散状态转向重新聚合,还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当前,无论是主板指数,还是中小创指数,其中长期均线(60日-250日)系统均处于典型发散下行,这是大趋势。通常,要扭转这种大趋势并形成向上驱动力,首先要使离散状态的中长期均线系统重新转向聚合(目前250日均线位置3500点,120日均线为3100点)。实现均线的聚合,可以通过长期的区域震荡来实现,期间会不时出现脉冲式扰动,但博弈这种拐点是困难的,意义也不大。只有当中长期均线系统重新聚合且指数有效站稳于均线上方,到那个时候,新一轮上涨趋势的驱动力才会形成,基本面与技术面也会实现正向反馈效应。因此,未来一段可观察的时间范围内,宏观经济不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上证指数的波动下限也不会明显偏离2600点。

春江水暖鸭先知。年初至今已形成一批以盈利驱动为核心的领先股群体,尽管其盈利持续性还需要观察,但趋势良好。从1月初的2638点至今,上证指数涨幅仅17%,不过,领先股群体的涨幅可观,普遍50%-100%,均线系统转向大型多头排列,不少品种已切入或突破历史新高,其中,以锂电池材料为核心的涨价主题最为突出,其得到新能源汽车这一新产业景气的支持,而且盈利增长拐点也显著形成。类似的涨价主题,还进一步扩散至黄金、小化工、稀土以及煤炭钢铁等供给侧改革大主题,有着良好的行业代表性、复制性。

不过,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里(一个季度左右),这批领先股正在遇到两个方面的压力。一是面对累计涨幅超过50%以上所带来的回吐压力持续加强,至少会导致股价稳定性下降。另一个就是面临包括债券违约事件、银行不良率、汇率波动等或有系统性风险的考验,虽然这些系统性风险因子,目前来看都是可控的,但消化压力需要时间。乐观看,伴随系统风险因子逐步明朗或消失,由这批领导股所引领的盈利驱动型行情,就会持续强化并酝酿新一轮趋势性上涨行情。

基于转型升级的复杂性,宏观经济增长不会是U型,不可能是V型,而是1-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L型,以这样的角度来理解A股的话,与宏观经济紧密相关的上证指数距离趋势性逆转,还需要足够的耐心。当然,这不是说未来就是悲观的,只是结构性特征会持续。应该相信,针对过剩产能领域的这一轮供给侧改革会成功。更有信心的是,顺应全球新产业浪潮的中国经济增长结构转型升级,也会取得成功。

换个角度讲,那些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领域或行业,有机会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支持,如新能源汽车、品牌消费服务等。其中,近期最引人注目的是新能源汽车,目前热度处于对最上游锂电池材料资源及技术的认可阶段,拥有锂矿资源优势的天齐锂业、赣锋锂业、众和股份、西藏矿业、华友钴业,掌握六氟磷酸锂或三元锂电池材料技术的多氟多、天赐材料、当升科技、新宙邦、杉杉股份等,虽涨幅可观,但股价稳定性最强。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景气的持续上升,这批具有先发优势的领先企业,估值会继续提升,也会进一步传导至中下游,像电驱、电机、充电桩、电子、整车等。需要指出的是,到目前为止,还未出现中下游品种全面补涨而领先股滞涨的情形,从这个角度看,当前调整还只是短周期调整。

(执业证书:S1450611020014)

作者:张德良 姚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