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北京希电抢滩智能轨交蓝海

在传感器越来越发达的物联网时代,智能化成为诸多行业发展新趋势,从智慧农业到智能汽车再到智能轨道交通都已隐约可见这一脉络。拥有技术优势的先知先觉者已大力布局此中商机。“未来三年城市轨道交通将新建2000公里,铁路新建改扩建线路2万公里,在此大背景下,轨道交通智能维保应该是大势所趋。”北京锦鸿希电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北京希电”)董事长曾春平在接受上证报记者专访时如此断言。

“大势所趋”的智能监测系统

随着我国轨道交通建设进入新的高峰期,轨道列车的维保系统也将迎来新的挑战。“我国目前轨道交通的维护保障大多沿袭了计划性修理的老方法,例如累积一定时间或里程后进行列车检修。”北京希电负责城轨列车监测预警系统的副总经理李鲲鹏向记者介绍,由于各列车部件的损耗程度不尽相同,出现突发故障的情况在所难免,从而导致了列车在运行中“抛锚”的情况不断发生。

有危必有机。早在2013年就挂牌新三板的北京希电看到了轨交的智能化商机。“城轨列车一体化维保系统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在物联网发展背景下,这带有智能化性质的一体化维保是必然趋势。”曾春平对记者表示。

据悉,为满足城市轨交运输组织、控制及保障一体化的关键技术需求,国家相关部门单位早在数年前就配备资源对此领域进行了技术研发。北京希电也参与其中。该公司研发的“城轨列车在途安全状态监测预警和网络化维保系统”(下称“监测预警系统”)是国内首套一体化维保系统。据介绍,该维保系统涵盖在途运营列车状态信息综合接入监测、在途安全状态预警、隐患发掘、网络化维保和应急处置等服务支持。

李鲲鹏介绍,公司研发的一体化维保系统在安全性、维修效率和成本控制等方面均优于目前国内的轨道交通维护体系。该系统由监测感知、车地传输、地面生产管理、终端监视操作四部分组成,具备安全状态监测、故障隐患预警等功能。

“这套系统的优势在于对安全隐患以及零件故障可‘对症下药’,在工作效率和成本控制方面均优于现存系统。”据了解,该系统不仅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还可应用到高铁及铁路交通中,公司与高铁主机厂的项目合作也在进行中。

“上下交困”的市场培育历程

“万事开头难”,新技术的应用尤为如此。

“最近每周都要到各地去拜访客户,今天凌晨刚刚落地。”略显疲倦的曾春平坦言。北京希电高管频繁奔波于各大城市间的背后,则是该系统的推广过程中公司面对的诸多挑战。

公开信息显示,北京希电2015年营业收入的绝大部分都来自于其列控和列调产品。其中,列控产品收入占比28.91%、列调产品占比65.55%。而公司的监测预警产品在2015年未形成收入。

“城轨列车在途监测预警系统目前尚处于市场培育期,2015年的首要任务是到各地进行产品的推广和普及。”曾春平透露,从各地铁公司的反馈来看,该系统已收到广泛认可。目前,公司已同多个客户进入订单的具体讨论环节,全面推广期已经到来。

据了解,监测预警系统已在广州地铁2号线、8号线各完成了“三站两区间、15列车”的示范工程,并已与北京、郑州、南宁等近10家地铁公司达成试用或个性化订制的协议或意向。

公司监测预警系统主管李鲲鹏坦言,尽管市场反响较好,但该系统的推广目前受各地轨道交通公司不同的维保流程、资金预算以及相关系统标准的相关制约,从而导致该产品线的市场开发未达到公司2015年的既定目标。

他指出,在目前缺乏行业标准的情况下,各家地铁公司中并无监测预警系统的安装预算。“目前该系统只能计入各地铁公司有限的维修或商业费用下,从而对系统的推广造成制约。”李鲲鹏向记者介绍。

同时,考虑到列车的安全问题,系统的安装过程也受到安全部门的严格把控。据介绍,出于安全考虑,现有列车的系统安装,相关部门要求列车必须回到生产厂内进行安装,从而在时间上产生大量成本。此外,该系统的安装还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审批,限制了系统的批量推广。

呼之欲出的行业标准

曾春平表示:“一旦相关行业标准出台,检测系统就能在列车出厂前完成安装,该系统也将进入高速发展期,轨道交通智能检测的市场也将打开。”据记者得到的消息,相关行业标准的确正在编制中,草案也将在今年三季度提交。

据了解,获工信部批准立项的《城轨列车运行状态智能监测系统技术规范》正在编制中。该行业标准由北京希电联合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城建设计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请编制。据悉,该草案或于6月30日前提交。

“从目前行业情况看,公司的监测预警系统在国内的竞争压力很小。”李鲲鹏介绍,虽然业内也有少数竞争者,但这些公司仅以单一业务为主,并不能提供全套一体化的解决方案。

依照发改委提出的到2020年,根据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将超过6000公里的长期目标估算,公司的监测预警产品“十三五”期间的市场容量将超过180亿元(以每公里300万元的以往合同价格估算),市场空间极大。

“一切都是时间问题。”李鲲鹏认为,随着物联网、电子信息的不断发展以及我国劳动力价格的不断上升,以“堆人”为主的维修方式定将逐渐被取代,智能监测系统必将成为我国城市轨道和铁路交通的标配。

作者:王子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