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体外培育牛黄技术或将撬动中医药市场金融杠杆

中医药的发展素来讲究三位合一,名医、名方、名药,缺一不可。如今,随着中医药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中医药行业向“人造低效”的药材全面宣战,诸多专家提出“中医药还原古方”计划,但目前市场只能为大约15%的医生,提供纯正的道地药材。这一货源缺口很可能会越来越多地影响中医药企业,在生产医药合成产品的同时,将注意力转向传统药材生产与制作上。

“现在人生病后,首先想到的是西医和西药。到中医馆来诊治的,基本都是西医治疗效果不佳的疑难杂症和慢性病,中医中药历经千年,说到底还是要靠真家伙”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伤寒学学科带头人、武汉六源堂中医馆首席专家李家庚感慨。经多家媒体调查发现,“无药可用”“医不知药”“何为好药”已成为中医药面临的三大困境。

牛黄技术或将撬动中医药市场金融杠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不同的个体。“南沙参、北党参、东北人参”,“藏红花、荷牡丹、亳杭怀菊”,无不为药出地道定义了最好的注脚。

而牛黄这一味天然中药材,更因其单体药用价值与综合应用面广,更是被中医药行业视为“古方延革”的重大突破口。

牛黄完整者多呈卵形,质轻,表面金黄至黄褐色,细腻而有光泽。中医学认为牛黄气清香,味微苦而后甜,性凉。可用于解热、解毒、定惊。内服治高热神志昏迷、癫狂、小儿惊风、抽搐等症,外用治咽喉肿痛、口疮痈肿、尿毒症。

如今,全球药用效果最为出色的牛黄产自澳大利亚,但这批资源又早早的被日本制药企业所垄断。而反观国内,随着耕牛资源的减少,牛黄的资源也随之越来越少,市场长期处于供不应求的状况。

由于实际需求量远远大于天然牛黄产量,出于用药需求,一段时间内我国在中药与中成药中大量使用的是人工牛黄,它由牛胆粉、胆酸、猪去氧胆酸、牛磺酸、胆红素、胆固醇、微量元素等加工制成,为黄色疏松粉末。

但真正在老中医眼中,人工牛黄不能称为是真正的药用瑰宝,它只具备了部分单一的功效,并不能完全发挥牛黄的多重医用价值。

“过去,不管是宫廷御医还是民间名医,药箱里面一定要有一颗牛黄,才放心去治疗百家之疾。”一位研究中医发展多年的学者介绍,如今古代流传下来的名方中,600多个都要用到牛黄,尤其是一些急重症的大方。

一些含牛黄的名方药,早已经享誉国际社会。

1996年底,越南前国家主席黎德英在家洗澡时突发脑溢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虽经河内108军医院抢救,病情有所缓解,但依然嗜睡,四肢瘫痪月余。在越方的请求下,我国派出了医疗队,尝试采取中西医结合进行治疗。在治疗方案中,就包括服用安宫牛黄丸。10天后,黎德英的病情竟奇迹般好转:大部分出血已被吸收,肢体可以活动,双手可抬至头部,左腿可抬至膝部,并开始说话。最终,黎德英的语言能力恢复正常,上肢功能良好,能自行站起。

越南前任国家主席黎德英

中国医疗专家救治黎德英主席的故事不胫而走,越南人民把黎主席“起死回生”的奇迹归功于安宫牛黄丸。不少越南代表团访华后,都要想方设法带回一两丸。

但是,药用的需求与药材的稀缺却一直并存,愈演愈烈。而这一困扰医界和市场的瓶颈一直到体外培育牛黄的出现才被彻底打破。

一九九八年,在中科院资深院士裘法祖教授指导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蔡红娇教授呕心沥血30多年,辗转国内和澳大利亚牙等多个优质牛黄原产地,运用现代生物工程技术,采用新鲜牛胆汁在牛体外模拟牛体内胆结石形成的方法,成功研制出体外培育牛黄。

据介绍,体外培育牛黄的研发和形成,主要的参考药用标准,均是以澳大利亚最优质的牛黄药材为蓝本。

随后,国家药监局和国家药典会组织的专家认证后表示,体外培育牛黄与天然牛黄可以等同使用,如果产业化生产能从根本上解决天然牛黄稀缺的现实难题。

业界评价,体外培育牛黄实现两个重大突破:一是突破了传统中药只能天然生长,不能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限制,解决了天然牛黄在活牛体内成石周期长达三至五年的问题;二是突破了中药成分,特别是有害成分及其成分含量难以控制的缺陷,运用指纹图谱,有效成分的分析已达97.6%,游离胆红素含量远低于天然牛黄游离胆红素含量,而且各成分稳定可控,解决了我国牛黄难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问题。

随后在二零零零年,武汉健民大鹏药业独家购入蔡红娇教授的研发技术,正式进军牛黄产业。截至二零一五年,体外培育牛黄已经实现规模化生产,目前年产量达三吨左右,原料药供应全国四百余家制药厂,同时自身拥有十二种中成药产品。

武汉健民大鹏药业有限公司GMP标准的体外培育牛黄工厂

而随着体外培育牛黄的产业化,二零一二年,国家食药监局发布通知要求,对于国家药品标准处方中含牛黄的临床急重病症用药品种,包括安宫牛黄丸、大活络丸、回春丹、片仔癀等三十八个品种,可以将处方中的牛黄固定以培植牛黄或体外培育牛黄等量替代投料使用,但不得使用人工牛黄替代。

既有药用之实,又具黄金之价,巨大的市场前景为意外培育牛黄生产技术发展带来了广阔空间。

蔡红娇教授三十年研制而成的高科技产品“体外培育牛黄”,是我国中药现代化领域的一项重大发明创新。

在研究胆红素钙结石形成的原理和生物化学过程,根据天然牛黄的性状、结构、成分、含量特点,应用可调控牛黄质量的配方,在可控条件下的牛胆结石体外培育,并获得性状、结构、成分、含量、药效、临床疗效与天然牛黄相一致的体外培育牛黄,其胆红素等主要成分与天然牛黄无异。

第三届中华中医药文化大典日前在湖北随州举行,体外培育牛黄技术的发明者蔡红娇教授荣获“中药创新终身成就奖”,这是中华中药文化大典自举办以来颁发的首个奖项。业内认为,这是对体外培育牛黄技术的高度肯定和对中药现代化的支持。

蔡红娇教授荣获“中药创新终身成就奖”

有专家指出,该发明使得名贵稀少的牛黄步入工业化生产,为民族医药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高质量的原料。是优质天然牛黄的一种优质替代品,从根本上解决了天然牛黄资源稀缺的问题。同时也为中医药行业“道地药材”提升了广泛的升值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