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董事长离职 长信基金再现“高管震荡”魔咒

任职不满1年的长信基金董事长再传离职。长信基金管理公司日前公告称,公司董事长兼法定代表人叶烨因个人原因于6月2日离职。

《中国经营报》记者发现,长信基金近年来一直遭遇高管更迭之痛,近三年更是每年流失一位高管。高管频繁更迭是否会对公司的业绩造成冲击?

长信基金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原董事长叶烨离职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转和经营管理造成影响。

覃波“替补”

叶烨此次匆匆离职长信基金董事长后,现任总经理覃波临危受命,再次成为代董事长。公告显示,长信基金任命覃波为长信基金代任董事长及法定代表人,自6月2日起接替叶烨的工作。

有意思的是,这已经是覃波第二次担任长信基金的代董事长。2015年4月28日,长信基金前董事长田丹宣布离职时,公司就曾紧急任命覃波为长信基金代董事长。彼时,覃波刚刚升任公司总经理不足半年时间,从田丹离职到叶烨赴任董事长期间,覃波在代董事长的位置上已履职近3个月。

长信基金相关人士透露,早在长信筹备之际,覃波就已加入长信基金,其间在公司多个部门供职,对公司的日常运作管理“了如指掌”,由覃波在过渡期再次代行董事长可以说驾轻就熟。

公开资料显示,覃波于2002年8月加入长信基金,此前近4年时间则在长江证券从事资产管理和债券承销发行工作。加入长信基金后,历任市场开发部区域经理、营销策划部副总监、市场开发部总监、专户理财部总监、公司总经理助理、副总经理。2014年11月从副总经理岗位上离任,12月20日即接替蒋学杰出任长信基金总经理。

覃波临时接手的长信基金近年来恰遭遇高管更迭,近三年更是每年流失一位高管。除了叶烨和田丹外,2014年年底,前任总经理蒋学杰也因个人原因离开长信基金。而长信基金2010年从东方基金挖角而来的付勇,在长信基金担任副总经理仅2年,于2012年10月底挥别长信基金。

对于公司高管震荡的说法,长信基金相关人士则认为,田丹从2003年4月29日就加入了长信基金,而蒋学杰在长信基金任期也超过6年,因此,长信基金高管平均任职时间属正常范围。

有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通常情况下,与基金经理更迭相比,公募基金管理层震荡对基金产品业绩的直接影响一般不大,但高管频繁变动,对于基金公司战略发展的连续性造成波动也要考虑其中。

业绩“中庸”

如果单看短期公司的短期业绩,似乎差强人意。Wind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3月31日,长信基金今年一季度公募资产管理规模为521.65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3.47%,较2015年四季度增长6.69%。在公募行业规模排名中位居第38位,环比均有所增长。

海通证券2016年一季度基金公司权益及固定收益类资产业绩排行榜也显示,长信基金固收类基金近两年、近三年排名均为第1名,而近半年业绩也位列第2、权益类基金近半年排名第4。长信基金方面也向记者表示,近年来长盛基金在规模、产品、业绩等方面均呈现良性发展态势。

不过,资产管理规模变动的长周期看,近几年长信基金的表现一直在中间梯队徘徊。据Wind年报数据统计,从2013年一季度长信基金的规模滑至143.02万亿元开始,此后的两年中,长信基金的季报的管理规模从未冲破200亿元大关。直至2015年一季报开始长信基金规模才打破僵局。

2013年以来,除了2013年年报长盛基金旗下十余只基金产品的的利润合计为亏损1.23亿元,垫底公募基金行业外,其余年份长盛基金旗下产品的利润合计在公募行业中普遍在三十几名小幅波动。与同期一起成立的十余家基金公司的成长速度相比,“中庸”迈步的长信基金似乎已有些掉队。

旗下公募基金产品逼近清盘线的难题是公募行业普遍面对的考题,长信基金也不例外。

Wind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长信标普100等权重指数、长信中证一带一路主题指数分级、长信中证能源互联指数、长信新利灵活配置混合、长信恒利优势混合5只基金的规模都低于5000万元,在基金清盘线下徘徊。

对于迷你基金的问题,长信基金相关人士认为,今年一季度公募基金共有303只基金资产净值规模低于5000万,涉及63家基金公司,每家平均约有5只基金规模在5000万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