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古登堡的礼物 与网络正能量  ——评《分享经济时代:新经济形态,分享什么,如何分享》

⊙杰 夫

网络上,有人注重隐私,有人提倡公开,在私人与公共、封闭与开放的角力辩论中,杰夫·贾维斯(Jeff Jarvis)坚定地选择了后一种立场。

贾维斯是纽约城市大学新闻学教授,透奈特新闻中心主任,曾出版过数字领域脍炙人口、启迪思维的畅销书《Google将带来什么?》、《极客古登堡》。在《分享经济时代:新经济形态,分享什么,如何分享》中,这位见解独到的科技乐观主义者声称,如果人们太痴迷于保护网络上的个人信息,那么将错失因分享这些信息所带来的重大机遇。

同样在关注现代生活结构中“公共人的衰落”,比起理查德·桑内特的悲观论调,贾维斯明显要积极许多。桑内特的结论是,孤独是现代性不可避免的后果,致令个人向私人生活靠拢,从而很少介入乃至态度冷漠于尤尔根·哈贝马斯笔下的“公共领域”。在网络空间或许亦是如此。尤其在隐私安全和个人信息的话题上,人们常常觉得像Facebook、Google等社交媒体和搜索引擎能轻易侵犯人们本希望私密的数字生活空间。于是,伴随每一次技术发展,总会出现奥威尔或赫胥黎式的忧虑,与其说他们担心信息被不法搜集利用、行为受到政府监控,倒不如说顾虑“科技的反扑”——前不久,随着“人机大战”落下帷幕,谷歌团队研发的Alpha Go 4比1轻松拿下“世界冠军”李世石,人们又开始焦虑,当人工智能不断“升级”和工业机器人的广泛应用,人类的位置又在哪里?其实,对这个问题,埃里克·布林约尔松和安德鲁·麦卡菲早有警告。他们在《与机器赛跑》中就指出技术进步对技能、薪酬和就业机会都有深层影响。然而,造成糟糕的就业现状的原因并不是技术停滞,而是人类和我们的机构无法赶上机器的脚步。

相比这些对科技持批判、否定观点的作家们,贾维斯以轻松的心态来看待问题。他从Facebook的马克·扎克伯格、Google的埃里克·施密特、博客和Twitter的埃文·威廉姆斯及Foursquare的丹尼斯·克罗利等人身上汲取灵感和想法,当然也用他们在商业上的成功证明“分享”的价值。他们不仅会催生一种信息公共服务、形成一种有巨大潜能的产业,还能提高资源使用率和社会整体的福祉。站在今天的角度,这种论点并不令人耳目一新,从唐·泰普斯科特的《维基经济学》到尤查·本科勒的《网络财富》,再到凯文·凯利的《新经济 新规则》,有太多作品在阐明相似主题。与此同时,从早期像博客、播客、维基百科、Youtube等各类Web2.0的应用到时下移动互联网时代的Airbnb、Uber、中国的滴滴、知乎、分答等,一大批基于“分享”理念和“协作”机制的平台在涌现、在崛起,按照贾维斯的说法,它们既代表了经济的新趋势,也代表着网络的正能量。

至于不少民众关心的因分享招致的隐私泄露,贾维斯通过梳理“隐私”概念及其权利保护的发展(学说)史,认为对隐私的定义太过简单化。“人们渴望分享信息,但又希望由自己来决定谁可以浏览、利用这些信息。”好比书中提到的对隐私表现得更为敏感的德国民众,这事实上是很矛盾的。隐私是非常复杂的东西,毕竟在生活中我们与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该如何确定哪些是自己本人的信息?如果某个人分享的信息牵涉到其他人,那么又由谁来控制呢?

贾维斯写道,或许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刚好颠倒了。他阐述了控制信息类别和控制信息如何被使用(个人和机构在获取他人信息时所作出的选择)之间的区别。这就是他对“公开”的定义。他随后又列出了许多帮助人们思考应该如何尊重他人信息的道德规范,并且提出了某些具体的指导(如不要窃取信息)和更笼统的见解(如动机很重要)。值得指出的是,他提出的很多规则与现实生活中我们被在家庭在学校教导的行为规范大同小异,核心都是:不要随意泄露别人的秘密。

或许是为了强调自己赞同分享的行为,要突出全书的主题,贾维斯的某些言论看起来像个暴露狂。在公开哪些个人信息的问题上,他所作出的某些选择简直令人匪夷所思。比如,他在罹患前列腺癌期间曾在博客上事无巨细描述了整个康复过程。但是,他也因此收获了朋友和陌生人的大量支持,他们同情他、鼓励他,还为他推荐良医。这个故事最令人感兴趣之处在于他为此作出的解释,此举更加说明如何以及何时分享这些信息而不致牵涉到其他人,以及适当的透明并不是指随时随地把所有事情都告诉给所有人,而是指在公开信息的问题上适时判断、作出明智的选择。

《分享经济时代》当然不忘提醒世人,每当一项新技术出现,人们最初的反应常常都是恐惧。贾维斯指出,最早期的书籍错漏百出。这些印刷错误可能会在极短时间内广泛传播,对社会造成更大的危害。1631年,印刷商们曾因为意外漏印了《圣经》第七戒中的“不”这个关键字而被处以罚金。所幸,世人没有揪着这些印刷错误不放——此后,信息通过印刷书籍和文件的大规模传播已经从根本上重塑了这个世界。关于这一点,既可以从他的《极客古登堡》中一见端倪,还可以从伊丽莎白·爱森斯坦的《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早期近代偶走的传播与文化变革》、约翰·曼《古登堡革命》、艾伯特·卡普尔《约翰·古登堡:一个男人和他的发明》等作品系列里得到佐证。

贾维斯显然要把这种推论应用于他的论证过程中。世界是复杂的,数字空间自不例外。当人们在线上因为浏览、点击、搜索、点赞、转发、评论等各种行为而留下痕迹,并以代码的方式将行为暴露于人前。但这不是当然的洪水猛兽、无可救药。我们在制定社会规范、处理网络信息的过程中肯定会犯下许多错误。但应对的方法一定不会比问题少。大不了就像舍恩伯格在《删除》中提出的那样,数字时代,人们有被遗忘的权利,必要时一键删除。同理,贾维斯并不是呼吁人们在社交媒体上公布自己的生活细节、个人身份,或者财务状况、家庭住址等,而是提供了一种现场指导,使人们能以乐观而不是恐惧的心态来看待网络这种新技术。这便是他乐见其成的信息时代的“古登堡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