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中国多措并举应对民间投资增速回落 力挺经济企稳

图片来源:新华社 庞兴雷 摄

中国网财经7月20日讯(记者 曾会生) 今年上半年尽管面临下行压力,但中国经济仍然取得不俗的成绩,上半年经济增长6.7%,好于预期,经济结构呈现继续优化态势。然而,民间投资增速的快速回落引起了广泛关注和讨论,这也成为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

2015年四季度以来,中国民间投资增速开始出现明显回落的态势。2015年,民间固定资产投资354007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0.1%,高于GDP增速近3个百分点。今年一季度,这一增速降到了5.7%,1-6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5879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只有2.8%。

尽管政府部门一直强调要采取措施提振民间投资,但回落压力仍然较大。对于民间增速的回落,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解释主要有三个原因:传统行业由于产能过剩比较严重,加之工业品的价格在持续走低,所以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一些地方存在着对民间投资进入准入门槛过高、改革不到位的情况,还存在不少“玻璃门”、“弹簧门”,不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跟民间投资融资的成本有关,民间融资主体很多都是小企业,存在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

对于经济增长来说,民营经济和民间投资可谓贡献巨大。据统计,近年来民营经济创造了60%的GDP,80%的社会就业和超过50%的财政税收。对于民间投资的作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说,必须认识到,民间投资总量大,对消费和就业都有很强的带动作用。这不仅关系到稳增长,更影响着调结构;不仅影响当前,还会影响未来几年的发展。因此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的健康发展。

今年以来,国务院多次召开会议部署扩大社会投资的工作。5月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促进民间投资政策落实情况开展专项督查,着力扩大民间投资;5月19日,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杨晶主持召开国务院促进民间投资专项督查动员部署会议;6月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专门听取民间投资政策落实专项督查工作汇报,要求以不断深化改革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7月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做好民间投资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银监会抓紧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专项检查,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严格落实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

投融资体制改革为企业投融资松绑 (图片来源:资料图)

7月1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意见》发布。该《意见》要求科学界定并严格控制政府投资范围,平等对待各类投资主体,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放宽放活社会投资,激发民间投资潜力和创新活力。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和放大效应,完善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创新机制,打通投融资渠道,拓宽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让更多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大力发展直接融资,有效缓解投资项目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在政府职能上,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并且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等领域配套改革协同推进。

在《意见》发布当天,李克强主持召开各省(区、市)政府负责人促进社会投资健康发展工作会议。在听取了来自6省(区、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汇报各地社会投资、尤其是民间投资基本状况后,李克强对地方政府负责人谈到:有的同志认为,东北之所以民间投资增速骤降,是因为前些年基础设施建设得比较健全,投资空间小了,真是这样吗?”“今年6月以来的长江汛情更是提醒我们,我们的城市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有很多短板,水利工程建设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

李克强说,我国仍处于工业化、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扩大有效投资具有很强的关联效应、乘数效应、结构效应,并可拉动消费和增加就业,是适度扩大总需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发展的重要方面。

“激发社会投资活力,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改革问题,要依靠改革的力度促升社会投资的 温度 ”。李克强强调,要摘掉所有制歧视的“有色眼镜”,破除地方保护主义,清除各类制约社会投资的显性或隐性障碍,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落实好营改增等减税清费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合理控制存贷款利差,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统筹推进价格等改革,推广完善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鼓励吸引社会资本投入重大项目、重大工程,并合理保护其合法权益。

有了这些改革和重要举措之后,中央各部门和地方要全力抓好既定措施落实,防止政策“悬空”。只有把政策和改革落实到位,政府部门明确权责、切实转变职能,做好服务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才能真正提振民营企业的信心,调动社会投资积极性,才能稳定民间投资的增长,从而为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夯实基础。

(责任编辑:吴起龙)

版权声明:凡本网站注明“来源:中国网财经”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及作者”。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