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相比上门服务老人更爱集体活动

□本报记者 袁婧
“天气热,下午才有老人陆陆续续过来打牌聊天;晚上凉快了,还有跳广场舞的。”7月28日上午,德阳市旌阳区工农街道金江街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颐乐养老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姚丽正在活动室打扫卫生。她说,过一会儿,她还要到千佛社区看望佐忠玉老人。
2014年起,德阳市民政局开始以购买服务的方式,按照每人每年300元的标准,为全市困难家庭的失能老人、独居老人以及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原本是一件好事,推行起来却并不如预期。
以旌阳区为例:将4个街道和11个乡镇打包进行公开招标后,交由四家社会组织来承担,旌阳区颐乐养老服务中心便是其中之一。考虑到老人们出行不便,颐乐养老服务中心决定采取上门的方式为老人提供服务。
可一开始却是吃“闭门羹”的时候多。“不认识,哪敢随便让人进屋呢?”中心主任段德怀也能理解老人们的做法。
即便敲开了门,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姚丽等服务人员逐渐发现,除了完全卧病在床的,很多老人对打扫卫生、洗衣做饭等服务内容并没有特别强烈的需求,“大部分时候,都是拉着我们聊天。”
65岁的蒋家琼因为高血压昏倒在家,被老伴送进了医院,主动给服务人员打电话,一边说着“不用来看我”,一边又说自己在哪家医院几床几号。这个渴望关怀的小小细节,让颐乐养老服务中心开始思考:老人们到底需要什么?
为此,颐乐养老服务中心去年底专门针对所服务的4400名老人开展了问卷调查。最终,在多个选项中,超过60%的老人选择了集体活动和近郊旅游。“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跟老人交流多了才发现,他们真的是精神需求高于物质需求。”段德怀说,今年3月和5月,中心先后组织了五批共计600余人到德阳、成都等地的古镇游玩,受到老人们的热烈欢迎。
旌阳区民政局低保中心主任刘云也透露,不仅是颐乐养老服务中心,金年华老年服务中心等其他社会组织也反映过类似的情况:集体活动尤其受到老人们的欢迎,“我们鼓励社会组织或企业以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为载体,为辖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文化娱乐、康复保健等日间照料服务,将服务范围延伸至居家的老年人。”
截至目前,德阳市旌阳区已建54个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

(原标题:相比上门服务老人更爱集体活动)